士報》稱讚說:“華軍以少敵眾,英勇果敢,將使華軍之戰績益增光輝。”美軍戰史也讚揚第200師“是緬甸戰役中防禦最久的部隊,後撤時也是全師而退,很有秩序'注:吳湘湘:《第二次中日戰爭史》第811頁,臺灣綜合月刊社1943年版。'。”4月6日,再度赴緬視察戰局的蔣介石在梅苗聽取了戴安瀾師長關於同古保衛戰戰況的彙報,對戴慰勉有加。然而,儘管第200師在同古保衛戰中表現出色,但由於同古會戰計劃未能實現,即未能擊破日軍並進而收復仰光,放棄了同古這一戰略要地,對日軍敞開了同古-毛奇的公路。因此,同古失守,成為中國遠征第一次緬甸會戰失利重大轉折。戴安瀾將軍在總結同古保衛戰的教訓時說:“東瓜之失,因我軍趕到太晚,該處平原一片,建築工事極感困難……又因英方運輸不能配合作戰,控制權為敵人所獲得,致我軍未能達成預期的效果'注:《中國抗戰通史》第338頁。'。”
平蠻納會戰及其流產。同古保衛戰結束後,蔣介石親自赴緬甸部署。為了加強指揮系統,他特選派羅卓英取代衛立煌出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同時加強了兵力,增調張軫的第66軍入緬協同第5、第6軍作戰。另外,還組成了一個以林蔚為團長的軍事委員會駐滇參謀團,實施對中國遠征軍的軍事協調工作。根據戰局的演變,參謀團提出以第5軍主力在平蠻納(彬文那)附近再進行一次阻擊日軍北進的會戰。第5軍軍長杜聿明草擬了平蠻納會戰計劃,其作戰方針是:以持久消耗敵人之目的,即以阻擊兵團逐次阻擊消耗敵人後,以固守兵團吸引於平蠻納附近、待其膠著,以機動兵團轉取攻勢,將敵夾擊,包圍於平蠻納周圍而殲滅之'注:林蔚報告書,7143-405。'。”其兵力部署是以第5軍新編第22師為阻擊兵團基幹,第96師為固守兵團基幹,第200師為機動兵團基幹。4月5日,新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羅卓英隨蔣介石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