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戈為武,這句話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
潘黨曰:“臣聞克敵,必示子孫,以無忘武功”。楚莊王回答:“非爾所知也,夫文,止戈為武”。意思是說,潘黨(楚國大夫)認為楚莊王戰勝了敵國,應該讓敵人的後代都知道,不要忘了楚國的威風。而楚莊王告訴潘黨:“武”字是由“止”和“戈”兩字合成的,真正的消滅暴亂,是永遠停止動用武器,這才是真正的武道。
止即使在古時,也分為名詞和動詞,作為名詞時為“趾”,作動詞為“阻止”之意。
故而左冷禪的狡辯並沒有打擾嶽不群的敘述。
嶽不群接著道:“既然紛爭之根源在於人心不同,故而要想消弭紛爭,便要達到‘天下大同’的局面,消除人與人觀念的差異,消除世人自私的本性,左師兄雖然試圖以五嶽並派來推進這一程序,卻顯得有些揠苗助長,操之過急。”
方證大師合十道:“善哉,善哉!嶽居士這番言語,宅心仁善。武林中人只要都如嶽居士這般想法,天下的腥風血雨,刀兵紛爭,便都泯於無形了。”
嶽不群心道:“我一說要反對五嶽合併,你倒是立馬就上鉤了。”
左冷禪卻說道:“說來說去嶽先生不還是反對並派?說的好聽要達到天下大同,卻不願意為此冒險並付諸努力,不全是空話?嶽先生若要拒絕,可容易被人說您光說不練。”
同時嶽不群卻收到左冷禪的傳音入密。
“嶽師弟,你要是不同意並派,可別怪我一聲令下,讓埋伏在華陰縣的大量旁門左道上山剿滅你留守華山的華山弟子們,當然,恆山與衡山派也是一樣,這五嶽會盟引出了你們頂尖高手齊聚我嵩山,卻導致後方力量薄弱,勝負已分,老老實實地給我贊成並派。”
嶽不群這倒是心中咯噔一下:怪不得嵩山十三太保只有四位在此,左冷禪勾結的那些左道高手卻也大都不在場,原來留了這手。
不過在嶽不群看來,普通的二代弟子本來就不是什麼強大戰力,重新培養也並非無法可為之事,況且此次由於和劍宗並派,也導致華山派來的人數最多,並不在乎犧牲些許華山本地留守弟子。
這倒是也給了嶽不群一個藉口,原本嶽不群還打算和左冷禪口角道一定程度故意示弱推進五嶽合併,現在左冷禪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給了嶽不群一個臺階下。
嶽不群同時藉助紫霞神功提升的五感察覺到定閒師太已經回到華山佇列,說明定逸師太在照顧天門道人。
故而嶽不群立即傳音給莫大先生、定逸師太、令狐沖等人,告知計劃不得已進入下一個階段。
三人聽見嶽不群告知三派駐地被左冷禪派人包圍後,齊齊面色一變,苦笑著微微點了點頭。
嶽不群接著道:“大師過獎了。在下的一些淺見,少林寺歷代高僧大德,自然早已想到過。以少林寺在武林中的聲望地位,登高一呼,各家各派中的高明卓識之士,聞風響應,千百年來必能有所建樹。固然各家各派武術源流不同,修習之法大異,要武學之士不分門戶派別,那是談何容易?但‘君子和而不同’,武功儘可不同,卻大可和和氣氣。可是直至今日,江湖上仍派別眾多,或明爭,或暗鬥,無數心血性命,耗費於無謂的意氣之爭。既然歷來高明之士都知門戶派別的分歧大有禍害,為什麼不能痛下決心,予以消除?在下於此事苦思多年,直至前幾日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其中關竅所在。此事關係到武林全體同道的生死禍福,在下不敢自秘,謹提出請各位指教。”
群雄紛紛道:“請說,請說。”“嶽先生的見地,定然是很高明的。”“不知到底是什麼原因?”“要清除門戶派別之見,只怕難於登天!”
嶽不群待人聲一靜,說道:“在下潛心思索,發覺其中道理,原來在於一個‘急’字與‘漸’字的差別。歷來武林中的有心人,盼望消除門戶派別,往往操之過急,要一舉而將天下所有宗派門戶之間的界限,盡數消除。殊不知積重難返,武林中的宗派,大者數十,小者過千,每個門戶都有數十年乃至千百年的傳承,要一舉而消除之,確是難於登天。”
左冷禪道:“以嶽先生高見,要消除宗派門戶之別,那是絕不可能了?如此說來,豈不令人失望?”
嶽不群搖頭道:“雖然艱難萬分,卻也非絕無可能。在下適才言道,其間差別,在於緩急之不同。常言道得好,欲速則不達。只須方針一變,天下同道協力以赴,期之以五十年、一百年,決無不成之理。”左冷禪嘆道:“五十年、一百年,這裡的英雄好漢,十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