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主意。那麼接下來該怎麼做呢?
摩爾說:“我認識一個在工廠修理機器的維修工。我經常走過去和他聊天,也就是說些‘這個週末你有什麼安排’之類的話題。我想讓他幫我給玻璃罐加壓,並做抗氧化處理,以便罐內的面料看起來漂亮些。我告訴他兩天後就舉行產品展示會,這時他的眼睛瞪大了,因為他手頭上還有其他活兒,而且我要求的工作還需要做些設計,這需要科學的精確性。他說,‘為了你,我會完成的’,而且他做到了,我知道這是因為我們之間建立起來的關係。”
在有些國家,商業和社會網路是透過相互交換禮物和人情而精心建立起來的,他們稱之為關係。從贏得數百萬美元的訂單,到在市場上買到鮮魚,關係能夠影響一切。即使是在偽善、殘酷的美國投資銀行界,一些人也明白好人有好報的道理,並且不僅僅是為做給上司看。
“為人友善的員工從上班的第一天起就認識到和公司的影印中心建立良好關係的價值,”約翰·羅爾夫和彼得·特魯珀在他們的著作《華爾街追夢實錄》(Monkey Business)中描寫了他們的華爾街生活,那時他們還只是帝傑投資公司的普通職員,“即使在他們不需要影印中心提供快速服務時,友善的員工也會幫助影印中心的工人給影印機的傳送輪加潤滑油。每隔幾個星期,友善的員工會訂五六個比薩,並送兩個給影印中心的工人。每個月,友善的員工會到食品店買一箱啤酒送給影印中心的工人。到聖誕節時,友善的員工會把20美元的鈔票塞到影印中心負責人的口袋裡,並送出良好的祝願,或者是50美元和更多的祝願。以後,當他真的需要快速影印服務時,友善的員工會發現,他被安排在等待影印的隊伍的最前頭,後面那個平時尖酸刻薄的傢伙嘴裡嘟囔著無用的責難話語,那個傢伙需要的影印服務3個小時後才完成,早就超過了老闆要求的最後時間。這就是禮尚往來。”
慷慨源於自私
對猴子、猿、投資銀行家以及其他很多曾被視做野蠻生物的物種而言,友善——即便是戰略上的友善,是一種自然行為。猴子向來與家人、朋友群居在一起,它們花在修飾其他同類身上的時間佔去了它們醒時的大部分時間。猴子可以一次坐上20分鐘,撫摸、擁抱他的夥伴,在夥伴的毛髮之間輕輕地翻動,看起來像在尋找毛刺或者是小塊髒東西。所有這些動作的接收者通常舒展著身體,閉著眼睛,一副享受的樣子。它們懶洋洋地躺著,就像吃完美食後做個SPA——非常舒適的SPA。你都開始有點兒嫉妒它們了。
過去的40年裡,生物學家花了大量時間來合理地解釋這個現象:為什麼狒狒,或者商界人士都願意表現得友善、慷慨,甚至是無私待人。他們知道這是事實,但是按照最狹義的達爾文主義術語,他們無法合理地做出解釋。幫助別人、分享食物、撫養別人的後代,這必然要放棄自己的資源,但是頑固的達爾文主義者只想著積累自己的資源。或許他們認為,就像你的白痴鄰居在他的寶馬牌汽車上的保險槓上寫著的:“擁有最好的玩具,死了也是勝者。”
生物學家通常用自私來解釋利他主義,這聽起來很奇怪。最開始,做出慷慨行為的那個人肯定會從中得到某種益處,否則慷慨不會成為人類的一種本性。也就是說,慷慨基因一定幫助過我們的祖先生存下來,從而使他們能夠將更多的基因遺傳給後代。否則,利他主義會逐漸從人類的基因庫中消失。根據這些關係,生物學家提供了利他主義行為的三種解釋:
◆互惠的利他主義認為,人們為別人做好事是希望最終得到回報。例如梳理毛髮的行為,就是靈長類動物建立社會關係的方式,而且確實奏效:在打架時,相對於那些僅僅相互認識的猴子,互相梳理過毛髮的猴子更可能會向受欺負的搭檔伸出援救之手。對工作場所中的人類而言,實現互惠的利他主義通常不從為同事找蝨子開始,而是透過友好的交談和親切的語言來完成這種梳理毛髮的工作,就像戈爾公司的艾倫·摩爾那樣,或者是分享比薩。一些生物學家認為人類發明語言首先就是為了替代相互梳理毛髮的行為,語言是一種新的、改進了的社會聯絡形式。或許,我們最熟悉的關於互惠利他主義的俗語——“如果你幫我撓背,我也幫你撓背”並不是偶然發明的。
◆同族選擇理論認為,人們幫助自己的親屬主要是為了把自己的基因遺傳給後代。我們助人為樂的意願和我們與受幫助者的血緣遠近程度成正比,這是必然的推論,或者正如一位生物學家曾經開玩笑說的那樣,“我願為兩個兄弟、四個表兄妹、八個外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