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小說:餘勞集 作者:古詩樂

廳。一家一個煤爐,一口水缸,一個小飯桌。誰家燒了道好菜,滿堂飄香。大屋裡的人,若誰家來了位客人,家家皆知,若帶來了一點土特產,主人必要每家送一份,至少也讓你嚐個新鮮。若誰家出了點困難,也是戶戶幫忙。啊,過去南街上的鄰里之間那份淳樸,那份情感,今天已化作深切的懷念!

作者題外話:寫於2008年11月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悠悠瀂港河

瀂港河亦稱瀂明江,即皖南水系漳河流經古瀂港鎮入長江段,水因古鎮而得名。如今瀂港古鎮已化為烏有,瀂港河悠悠依舊。帶著皖南諸山的涓涓細流,帶著徽州故地古韻,帶著黃山的茶香,緩緩而來;潀入龍窩湖,隨大江奔流而去。

萬里長江浩浩蕩蕩,自西而來,莽莽蒼蒼,流經此處突然掉頭直北而行。長江甩了一個九十度的大彎,形成一灣回流水面,這便是龍窩湖了。瀂港河恰在回流的龍窩湖口匯入長江,潮入江湖,波湧吳越。昔日的湖口潮頭,夾漳河沿水岸矗立一座襟江帶湖的千年古鎮——瀂港。“蕩蕩長江俱左右,明明日月照東吳。”這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題蛟磯廟》詩中的句子,蛟磯廟建在原矗立江心的蛟磯山上,為紀念劉備之妻孫權之妹靈澤夫人所建。蛟磯山與瀂港鎮隔水相望,明末清初前後,由於泥沙沖積使江流南闊,蛟磯山逐與北岸相連。唯瀂港古鎮矗立潮頭未變。

“長江幾載界殘棋,未著何知此地危。萬舸軍中焉用汝,一聲鑼罷竟何之。六民墮劫誰階厲,百罰鞭屍悔莫追。欲識開頭搖手處,推篷一一問篙師。”這是南宋詩人王奕《和疊山舟過瀂港》詩。疊山即謝疊山,北宋大詩人,由他編篡的《千家詩》不知影響多少代人了。關於謝疊山《過瀂港》詩的原文筆者一時沒有查詢到,不過從王奕的和詩中還能看到詩人乘船沿瀂港河一路聆聽船伕指點陳跡,憑弔懷古,訴說滄桑。

瀂港地處交通要道,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早在唐末就有揚行密命臺濛在瀂港築五堰運軍需糧草,先後大敗趙鍠、孫儒。南宋末年文天祥又在此督師抵抗元軍。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渡江戰役打響,瀂港仍然是百萬雄師過大江的首要進攻目標之一。筆者曾聽當地一老人言,當時國民黨一守軍團長曾在瀂港江邊的大王廟前親手將其嬌妻幼子殺了,以表其死守江防之決心。當然這隻能說明他的頑固和殘忍,並不能動搖什麼。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攻下荻港、瀂港諸鎮,順利突破長江。

瀂港河口,往事悠悠。不僅這裡是千年的古戰場,元、明、清各代在瀂港設有水驛。千年古地,留下了無數騷人墨客的足跡。元代文學家薩都刺(西域少數民族人,又叫薩天錫,號直齋,他生在公元1272年,中過進士,做過元朝的御史),途經瀂港驛,留下題壁詩《瀂港河》:“吳姬水調新腔改,馬山郎君好風采。王孫一去春草深,漫有狂名滿江海。歌詩呼酒江上亭,墨花飛雨江不晴。江風吹破峨眉月,我亦東西南北人。”詩人路過瀂港驛站,坐在江亭中飲酒,遙看煙雨鎖大江,聯想到自己漂泊不定的人生,觸景生情,題詩壁上。元代詩人許有任在他的《夜至瀂港》詩中曰:“聽語漁村近,連航水驛通。不方漸傳食,蝦菜足為供。”驛站連著漁村,詩人飽口福了。明代詩人閔其景在《瀂港驛夜》詩中又有“樓邊水雁飛何早,江上鰣魚歸又遲。”大概想吃上美味的鰣魚等得有點兒著急了。

瀂港不僅以盛產長江蟹、刀、鰣“三鮮”聞名,明清以後又以精湛的手工藝產品剪刀、菜刀、剃刀,即“三刀”聞名遐邇。早在清道光年間,瀂港剪刀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獎,咸豐年間以生產瀂港剪刀的“趙雲生”商號在蕪湖創立,光緒30年該剪刀在南洋賽會上獲銀獎。瀂港走過了千年的歷史,幾度沉浮,幾經滄桑。記得在十幾年前,我還來過瀂港古鎮,當時還見有南市、北市兩條青石板鋪砌的老街。街道兩旁粉牆黛瓦的舊式徽派建築,鱗次櫛比。雖有些破舊,但古風古韻尚存。還能見到三兩家剪刀鋪和專營漁鉤的小作坊,經營著當地傳統的手工藝產品。記得自己曾與同道而來的朋友在一家前門臨街,後門臨水的二樓餐館小酌,把酒臨江,品賞長江時鮮。

往事如煙;如今瀂港河依舊流淌著,河岸只留下空有的地名。昔日的瀂港古鎮已於幾年前因防水患而移民,全部拆除。河口的故地上滿地堆積的黃沙、碎石,河口對岸還有兩、三幢破舊貨棚,隱隱望去裡面堆積著生石灰。一輛小貨車正在貨棚外裝貨,塵埃滾滾,四周漫散。幾個散裝的水泥罐渾身泥灰立在江邊,似乎成了這片散亂“自由”碼頭的守護者。那千年的城池,千年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