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每個人都可能有不同的見解。
不過柳俊只是看了一小段,就情不自禁地挺直了身子,神情也變得十分關注起來。
邵逸平這篇文章,題目很長,叫做《論在現行體制之下如何加強對黨政一把手權力的監督》這樣的標題,在《號角》之上,倒是並不鮮見。甚至有一些文章的標題,比這個還要尖銳。
關鍵是內容如何。
邵逸平的文章,柳俊以前也拜讀過,單就文章的寫作水平而言,邵逸平的風格是比較的“八股”格式非常的標準化,很講究起承轉合,論點清晰,論證由淺入深,層次分明。這樣的文章,閱讀的快感是談不上的了,普通的幹部,除非本身是搞理論工作的,不然多數也是看不下去。
柳俊倒是不至於這樣淺薄,到了他這個層級,對於理論研究,也是必須要深入探討的。他已經到了要逐漸建立自己理論體系的階段。
邵逸平的觀點,看上去並不是十分新穎。關於現行體制之下,對黨政一把手權力的監督和制約,已經有很多的學者發表過文章,進行了各種探討。就理論而言,邵逸平的文章沒有太多的出奇之處。令得柳俊形容嚴峻的,乃是邵逸平文章裡的指向,十分明白。
邵逸平竟然是以明珠市作為例子來論證的。文章的矛頭直指現任明珠市委書記於向宏。
邵逸平指出,明珠市近幾年間發生的一些現象,比較“奇特”這也是邵逸平作文的特點,在遣詞用句方面,非常注意,輕易不使用過於激烈的字眼,深得理論性文章的真諦。理論性文章,首先就要自己站得住腳,要客觀公正。如果像孟夫子一樣,動不動就“禽獸也”恐怕沒有幾個人會心悅誠服。
時代不同了嘛。
邵逸平認為,明珠市這些年“大幹快上”無視中央的種種宏觀調控政策,自行其事,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明珠的主要黨政領導人,錯誤地解讀了自身的權力,沒有接受監督的自覺性。對於來自中央的監督,置諸不理,自行其事。對於中央的政策要求,尚且如此,來自下級和民間的監督,那就更加置若罔聞了。
明珠市為了片面的追求經濟效益和各種資料,無視,最少是漠視群眾的民生狀態。
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邵逸平例舉了明珠市這些年群眾上訪的一些情況。指出無論在上訪人數和規模之上,都超過了以往。“群眾的滿意度”就是執政者成績的晴雨表。明珠的現行做法,引起了群眾的強烈不滿,就足以證明,施政措施出了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對黨政主要領導幹部的權力,失去了必要的監督和制約,才會造成這種情況出現。
這篇文章,甚至不能單用尖銳來形容了,可以說是一篇“討伐”於向宏的檄文。
第1891章 無根之木
邵逸平的文章不長,只有四五千字的樣子。柳俊卻足足看了差不多半個小時,甚至看到後面,還會偶爾再看看前面的部分,做個對比。
柳俊放下雜誌,掏出一支菸來點上,雙眉微蹙,默不作聲。
周先生和邵逸平也各自抽菸,不說話。
這篇文章,絕對不能等閒視之。應該說,理論性刊物,本身就允許有各種不同的觀點出現。如果《號角》上面發表的文章,全都是一個調子,那麼這本刊物是否還有存在的價值,就很值得商榷了。縱算是在大動亂期間,政治高壓如此沉重,《號角》刊物,也曾發出過一些“刺耳”的聲音。
現在的環境,畢竟遠比大動亂期間要寬鬆得多了,一段時間以來,理論上的不同觀點,層出不窮,說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也不為過。
然而在如此關鍵的時刻,直接針對於向宏,就差指名道姓了,也不能不說是政治上的一顆重磅炸彈。
單單這篇文章出現在《號角》雜誌之上,便很能說明問題。
不明內情的人,無疑會將此當做是嚴柳系的屬意。不過就柳俊所知,邵逸平確實與嚴柳系的其他大佬都搭不上界,也就因為周先生的關係,和他有那麼一點交集。他們之間,還談不上有多深的交情。邵逸平這個人,也不是誰都可以去影響他,讓他充當馬前卒的。
或許周先生勉強能夠做到。
但柳俊清楚,周先生事先肯定不知情。如果是周先生屬意邵逸平這麼幹,或者是首肯,一定會先和嚴玉成通個氣,或許還會在電話裡跟他提兩句。周先生退二線多年,政治敏感性可一點都沒有降低。
嚴柳系已經和那邊大舉開戰,此時發表這樣一篇文章,也談不上有多麼不合規矩,不過如果是事先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