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河沿還殘留了一段皇城城牆遺址,現在已經開闢為皇城根遺址公園。公園南起東長安街,北至平安大街,長千米。北端保留有一段明代內城牆遺址。沿途有歐美同學會、老舍故居、北大紅樓等古蹟。公園南側與菖蒲河公園銜接,東有金街王府井,西有故宮紫禁城,是一塊名副其實的黃金寶地。另外在景山和地安門之間近年發現一段皇城城牆,現在正在重新修復之中。
明朝的內城牆大都已經不見蹤影,有蹤跡可尋的有三處,一個是在崇文門和東南角樓之間的東南城牆遺蹟,一個是東南角樓北側的一段殘垣,還有一處是西便門附近的西城牆南端一段。原內城有九座城門,俗稱前門的正陽門是九門之首,現在前門城樓和箭樓經過多次修復還矗立在天安門廣場南側。北城牆的德勝門城樓已經沒有了,但是德勝門箭樓還依然屹立。內城牆的東南角樓還依然儲存完好,與東南城牆相連,現在開闢為明城牆遺址公園。公園東起東南角樓,西至崇文門,是一個長約千米的狹長街心公園。這是明城牆儲存下來的最完整一段。城牆的東端是東南角樓,原是軍事防禦設施,1900年八國聯軍曾攻陷此樓,那時刻在牆磚上的字跡現在仍可辨認。東南角樓附近的城牆上有一個圈門,現在是角樓參觀的入口,它是民國年間修建環城鐵路時在城牆上挖開的洞口,這也是當年民國鐵路唯一的遺蹟了。
城牆和城門(2)
明朝的外城牆已經無跡可尋了。外城牆的南門永定門由於位於北京城南北中軸線之上,為了恢復中軸線景觀,近年重修了永定門,使它與東側的天壇、西側的先農壇以及北面的天橋老城區形成了一個相對集中的景觀區域。
斗轉星移,時過境遷。雖然,我們在盡力保護和修建北京歷史上留下來的城牆和城門遺蹟,但它們幾乎都已淹沒在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之中。置身於古蹟之間,耳邊傳來急馳車輛的呼嘯聲,卻任憑思緒飛向那過去遙遠的時光。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中軸路(1)
站在景山萬春亭上,向南眺望,不遠處一片金碧輝煌的宮殿沿著中心一線向兩側展開,那是紫禁城的中心線。向北望去,一條筆直的馬路直通遠方,盡頭是古色古香的鐘鼓樓。萬春亭就是北京城中軸線上的制高點。
北京的中軸線形成於元大都規劃北京城之際,明代修建北京城的時候,保留了元大都的中軸線的格局,到明嘉靖大規模擴建北京城後,基本形成了我們現在常說的老北京城的格局。現在,這條北京城的靈魂線上串聯著北京城最輝煌的建築。中軸線的南端是永定門城樓,往北依次是天橋、前門、天安門、紫禁城、景山、萬寧橋和鐘鼓樓。再向北繼續延伸就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要場館的集中區域了。
景山以北是原皇城的北門——地安門。在地安門大街上有一座小石橋,名叫萬寧橋,俗稱後門橋。這座看似平常的石拱橋就是元代規劃北京城中軸線的起點。七百多年前,元大都設計者劉秉中在規劃北京城的時候,首先考慮在瓊華島的東側建造宮城,宮城的構成是左祖右社、前朝後市,在前朝和後市之間取一點作為全城的設計起點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萬寧橋是一座石拱橋,橋上是雕花石欄杆,橋身兩側的橋拱頂部雕有水獸,橋下是馬鞍形石砌河道,在馬鞍開口處的四個角各有一支石獸,石獸結成俯臥探水狀,雕刻得形態生動,憨態可掬。據說石橋下面的石壁上刻有“北京城”三個字,通常情況下這三個字位於水面以上,過去北京的百姓間流傳“火燒潭柘寺,水淹北京城”的說法,當京城遇到多水年份的時候,“北京城”三個字就沒入水中。過去京城的水系之間是聯絡著的,從西山引水渠經崑玉河、長河到玉淵潭、積水潭,再到內城的西海、後海、前海、中南海,後門橋位於前海一側,整個京城水位高低可以透過後門橋邊的“北京城”三個字的淹沒與否來判斷,應當說是一項水利工程。
在萬寧橋的西北角,有一座火神廟,是祭祀火神的。原來京城過去每逢上元節(農曆正月十五)、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都要在後門橋一帶放河燈,紀念先祖,放河燈時要祭祀火神,所以這裡才有了火神廟。後門石橋的西面就是眼下京城火爆得一塌糊塗的什剎海。
萬寧橋的北面是鐘鼓樓,它是老北京城中軸線的北端點。鐘樓和鼓樓,在舊京城都是報時機構。鼓樓在南,比較高大,鐘樓在北,低矮一些,所以平常經常見到鼓樓,而忽略了鐘樓,更多的時候是把鐘鼓樓混為一談,不去區分了。
中軸線的最南端就是永定門。舊時的永定門城樓巍峨,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