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領域,不能只是固守於自己所擅長的專業,否則就可能失去調整戰略的時機。比如說,數碼相機今後有可能會被手機所取代,所以生產數碼相機的企業就需要及早考慮進入手機領域。又比如說,對於企業傳播而言,既要在傳統媒體上做廣告,也要在網路上和手機上做廣告,更需要在影視產品和遊戲中做內嵌式的廣告,並且透過贊助娛樂、選秀活動做廣告,以提高廣告的滲透效果和傳播水平。
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可創新領域很多,需要制定相應的創新戰略。創新戰略的核心一方面是尋找機遇,改善經營方法;另一方面則是與時俱進,避免落後或不合時宜。例如,當企業發展需要擴張時,就需要選擇資本市場;而這就需要創新治理結構,以符合資本市場的基本要求。又如,以出口企業為例,在經濟發達國家不斷提高環保標準的條件下,企業為適應國外市場的嚴格要求,就需要結合出口目的國的政策來提高自身的產品質量標準。
創新應當堅持兩個原則。一個原則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做持續的改進;另一個原則是立新破舊。如果需要做根本性的改變和調整,就應該立新破舊,而不是破舊立新。例如,當一個企業引進職業經理人時,不是先推翻原來的人事和薪酬制度,直接引進人才;而是先建立新的人事制度、競爭機制和薪酬制度,再引進人才。假如沒有新的制度就否定了舊的制度,那麼〃破舊〃以後就會出現制度真空,難免會引起混亂。
◎ 經營管理的邏輯
在經營管理中,一般來說,凡是違背邏輯的做法通常更容易發生失誤。對於思維的邏輯,古人已經做了許多總結;如韓非子講的〃矛盾〃的故事、孟子的〃緣木求魚〃對手段與目的相悖的揭示以及莊子所謂的〃井底之蛙〃的寓言等等都是一些典型的例子。邏輯上要求我們要經常思考我們的想法是否是清晰的、合理的。例如,什麼是競爭力?如何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人們通常認為核心競爭力是不可複製的競爭力;然而,除非我們知道什麼是企業真正的競爭力之所在,否則,〃核心競爭力〃就無從談起。在分析企業的競爭力時,我們發現〃商業模式〃是企業真正的競爭力之所在;而其他的一些因素則要透過商業模式才能反映出來。至於核心競爭力能不能被他人複製,它取決於企業是否具備了可持續的核心競爭力,以及這種核心競爭力是否得到不斷深化或創新。如果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僅僅是一些表層的東西,當然也就容易被複制。然而,像戴爾、谷歌和微軟等等企業,由於它們的商業模式與企業文化、管理能力融為一體,這使得其他人在短期內無法複製。此外,商業經營中也需要直覺。直覺與邏輯分析是一體的。這些工具在不同的時間、層次上的作用是不同的。企業的戰略決策須有前瞻性。這需要直覺,也需要有深入的邏輯分析。雖然戰略眼光來自直覺,但它的嚴謹性需要結合邏輯或其他的專業分析工具來保證。
◇歡◇迎◇訪◇問◇虹◇橋◇書◇吧◇BOOK。
第26節:第四章 無為而治(7)
管理中需要分析許多問題,而邏輯分析是分析問題的一般工具。它要求思維嚴謹,注重內在的一致性,避免自相矛盾的做法,並善於澄清問題、辨明假象等等。雖然邏輯分析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如果缺乏邏輯分析,就有可能抓不住問題的要害,並會出現所選擇的手段與所追求的目的之間相互脫節的現象。
在研究中我們發現,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思考與他們所付諸實踐的做法之間常常不一致,甚至經常會出現自相矛盾的現象。舉例來說,企業都知道人力資源的重要性,卻很少有企業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特別是一些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很少花時間在培養人才上。很多企業在所謂的執行力問題上,經常怪罪員工們不努力;其實,在很多情況下是由於企業缺乏很好的人力資源開發規劃和實踐,使得員工們的水平或技能得不到提高所致。當然,在戰略目標由上往下的傳遞中若出現失誤,也會導致執行的不力,或者會導致執行時方向上的錯誤。
企業經營中涉及到許多邏輯問題,這些問題比純粹的邏輯分析要複雜得多。一些〃紙上談兵〃的討論可能會缺乏針對性;不過,掌握基本的邏輯分析方法對於企業決策乃至成功經營卻是非常重要的。在企業經營所涉及到的邏輯問題上,有幾個要點需要予以足夠的重視。
首先,企業應重視邏輯分析。例如,對性質與數量的區別與聯絡的問題應有正確的理解。總體說來,性質比數量重要。再如,企業在用人的時候固然要關注員工的業績,但更要了解該員工的作為是否符合企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