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3 / 4)

曾經輔佐三代國君,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人物。公元327年蘇峻和祖約兩人出兵造反,攻陷了京城,庾亮推薦陶侃為盟軍,一舉殲滅了造反的蘇峻和祖約,平息了戰亂。後來庾亮任徵西大將軍,鎮守著武昌,他一人身兼數職,受到人們的敬仰。但是在收復中原的時候,因庾亮的北伐計劃不被採納,憂憤而死。在庾亮下葬時,揚州刺史何充來參加他的葬禮,何允感慨地說:“庾亮死了,就像是將要把美麗的玉樹埋入地下,這在感情上叫人如何能夠捨得呢?”

從那時起就有了“埋玉樹”一詞,並沿用至今天,表示有才華的人去世,離開人間。

■ 賣關子

典出《新唐書?李逢吉傳》:有所求請,先賂關子,後達於逢吉 ,無不得所欲。

唐朝時,有一個叫做李逢吉的人兩次為相。身為皇親國戚的他雖身居高位,卻完全不考慮老百姓的死活,他在朝廷中結黨營私,賣官鬻爵,無孔不入,無惡不作。他手下依附者甚眾,主要有張又新、李仲言等十幾個人。這幫人全部都是趨炎附勢之徒,仗著李逢吉的庇護,為自己和李逢吉謀取私利,他們自稱為“關子”。若是有人因事想要求見李逢吉,必須要經過他們,但是隻要敢於用重禮賄賂了關子,見到李逢吉後,就一定能夠把他想要辦的事情辦成或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官職,無一例外。正因為這樣,“關子”最後居然將每件事情明碼標價,只要將“關子”買的通,事情便能辦成,所以人們都將這種行為稱為“賣關子”。

在這個故事中,“賣關子”意思是收受賄賂,但是後來人們便經常用來比喻在緊要關頭故弄玄虛,以吸引對方注意的手法。

■ 沒奈何

“沒奈何”一詞語出洪邁《夷堅支志戊?張拱之銀》:俗雲張循王在日,家多銀,每以千兩熔一球,目為“洠�魏巍薄�

傳說在宋朝的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張循王,他家中很有錢,但是此人非常小氣,家裡的錢是隻進不出,這樣還不夠,他為了不讓家人多花一分錢,竟然想出了一個非常絕的辦法,就是把所有的銀元全部放進熔爐裡融化掉,然後再把每一千兩的銀元鑄成一個大圓球,這樣別人就沒有辦法抱著這千兩的大圓球來花了,就連盜賊都偷不了。可是家人又都拿他沒有辦法,於是只能給這個大球取名為“沒奈何”。

不論這個故事是否真,但是“沒奈何”一詞卻從此流傳下來,一直沿用到今天,意思是指沒辦法,當時是作為一種對錢的稱撥出現的,現在只表示無可奈何。

■ 沒心肝

典出《南史?陳後主紀》:隋文帝曰:“叔寶全無心肝。”

陳後主,即陳叔寶,南朝陳,最後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間大修皇家宮室,每日與文臣,姬妾飲酒做詩,不顧百姓死活。北方的隋文帝秣馬厲兵準備踏平江南之際,陳後主居然自恃長江天險對其視而不見。不久之後,隋軍渡過長江,在南唐如入無人之地,不久便攻入南唐的都城,將陳後主與一眾嬪妃從胭脂井內生擒,並將陳叔寶帶回京城。陳後主入京之後,隋文帝對他甚是優待,甚至在設宴之時怕他傷心,從來不奏吳地的音樂。然而陳後主在京的日子過的頗為自得,每日與子弟飲酒寫詩作詞,幾乎整日沒有清醒之時。有一次,他居然自己向隋文帝提出要一個正式的官職,以與朝中眾人相交,與蜀帝禪頗有幾分相似。隋文帝得知後長嘆說:“陳叔寶全無心肝!”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三字篇 第五章(2)

自此,後人便經常用“沒心肝”來一個人思想簡單,坦白直率。

■ 每事問

語出《論語?八佾》: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之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歷來被人們說成是天生有學問的孔子,實際上他的知識也不是與生俱來的,是不斷積累和刻苦學習的結果。有一次,孔子去太廟參加魯國國君祭祀祖宗的典禮,以前孔子也曾多次為別人家辦過喪事,而且他的教育又是以禮樂為主的,可以說他對祭祀儀式應該是非常瞭解的,可是孔子還是一進太廟就開始問,幾乎把每一個細節都問到了。這時就有人說話了,“誰說孔子懂得禮呢?你看他一進太廟把每個事情都問到了。”孔子聽見了說:“我不明白的事情,每事都要問,這恰恰是知禮的表現啊。”

後來人們就用“每事問”來表示每件事情都要問個明白,也表示要多做調查研究。

■ 門外漢

典出《五燈會元?天竺證悟禪師》:乃謁護國此庵元禪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