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別人的需要時,別人才能夠滿足我們自己的各種需要。
這是任何一個文明社會都普遍適用的基本法則。
從人的需要層次來看,隨著技術進步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社會條件已經滿足了人們生存和安全的需要,人們的需要更多地體現在了需要的更高層次上,如家庭幸福感、被人尊重感、自我實現感等精神層面的東西。這就為我們廣大社會服務者提出了新的、更高階的要求,我們不僅要用質優價廉的商品滿足顧客的基本生存需要,更要用我們的愛心、誠心、關心來滿足顧客的精神需要。
為了滿足別人的需要,你既可以用自己的體力來為別人服務,如演示、包裝、搬運和除錯等;也可以用自己的腦力來為別人服務,如回答諮詢、提供建議等;還可以用自己的情力來為別人提供服務,如同情、安慰、關心、尊重、鼓勵和讚美等;甚至可以用自己的財力為別人提供服務,如贈送、借給、出租和退換貨等。
事實上,我們每天都在用自己的體力、智力、情力、財力滿足別人的需要,都在為別人提供服務,而差別只在於付出的多少而已。服務質量低下,意味著你付出的少。付出的少,有可能是你本身擁有的少,也有可能是你不願意付出。
如果是由於你本身擁有的少,這絕對不是藉口。因為在我們的服務力公式中,服務力取決於各項分力之和。即使其中一項分力較少,但可以透過提高其他分力來彌補。例如:
你的體力不是強項,但可以更多地發揮你的腦力、情力和財力;
你的財力不強,可以更多地發揮你的體力、腦力和情力;
如果你的體力和財力都不強,則可以更多地發揮你的腦力和情力。
而事實上,在現代服務工作中,對腦力和情力的要求遠大於對體力和財力的要求。因此,我們如能著重提高自己的腦力和情力,便能很好地滿足顧客的高階需要。
思考題:假如你拒絕為所有人提供服務,結果如何?
1。4 每個人都在從事服務性工作
如果是你不願意付出,則說明你對服務還有一些認識上的誤區。許多人不願意從事服務性工作,尤其是不願意從事銷售服務工作,總覺得伺候別人和求人購買是一件很丟面子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