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超出斐波那契的部分(-34=)加到2008年淨利潤上來:+, 四捨五入,正好等於55,回到了斐波那契數列的軌跡:3,5,8,13,21,34,55……
高度精確的巧合。想問問主管財務的執行副總裁王文金,這是不是可以稱為“財務美學”?似乎有一種無形的力量,要求萬科遵從這樣的發展規律,一旦過熱超速,就會在未來年份裡放慢,恢復應有的軌跡。
斐波那契增長?(2)
如果未來幾年照2007年%的增速增長,萬科會怎樣?我的回答是:不可能。因為這個速度絕不可能持續。
首先,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和建築行業仍處於粗放經營的階段。現狀是:
1。產品質量問題。據中消協統計,房屋質量投訴佔住宅開發行業投訴的。傳統生產方式形成了瓶頸,難以根本性提高產品質量。
2。生產效率問題。例如,上海萬科作為萬科集團內部較優秀的公司,人均管理專案不到個。同時,效率的低下還表現為專案週期長,全集團資產週轉率只有。
3。施工和使用過程的環保節能問題。全國每年產生建築垃圾上億噸,占城市垃圾的40%。 絕大多數建築垃圾未經任何處理,就直接填埋。另外,全國城鄉建築達到節能標準的僅佔10%,住宅的建造和使用過程中直接、間接消耗的能源佔全社會總能耗的22%。
其次,我們的管理水平也處於十分粗放的階段,無論人力資源、組織結構、企業文化都沒有為千億級企業作好準備——這也是中國優秀新興企業達到千億級時都會遇到瓶頸的共同原因。
從社會、經濟的層面看,經歷幾十年高速增長後,氣候變暖、水資源稀缺、能源危機、物種滅絕等環境問題,貧富分化、犯罪增多、誠信缺失、人際冷漠等社會問題日益凸顯,並且成為我們進一步發展的阻礙。一方面,建立在資源的高度壟斷和消耗基礎之上的粗放增長,必然難以持續,產業調整隻是遲早的問題。另一方面,缺乏制度保障和文化共識的高速增長,又必然帶來效率與公平的衝突、物質與精神的衝突,成為限制未來發展的瓶頸——如果繼續高速增長到很大規模,必將為各種各樣的社會和環境問題所淹沒,對個人、企業、環境和社會都只能是一場災難。
社會和經濟發展模式整體轉型已經勢在必行,企業發展模式的轉型也不可避免——萬科的住宅產業化變革,正是基於對這個大背景的認識。
住宅產業化是用工業化生產的方式來建造住宅,以提高住宅生產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住宅的整體質量,降低能耗物耗。它包括:(1)住宅建築的標準化;(2)住宅建築的工業化;(3)住宅生產、經營的一體化;(4)住宅協作服務的社會化。
按照中國房地產行業2012年預計規模,如果住宅產業化佔全國住宅建設量的10%,每年節約能耗相當於葛洲壩發電站兩個月發電量,節約用水相當於19個西湖,減少混凝土損耗相當於萬戶90平方米小戶型住宅混凝土用量,減少鋼材損耗超過1個“鳥巢”用鋼量,減少木材損耗相當於萬公頃森林……
2006年1月,工廠化一號試驗樓在深圳試驗基地竣工。這是國內首棟全預製解決方案的框架結構建築,全部結構及非結構構件都採用預製形式,同時輔以試驗來驗證節點連線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初步獲得了此類建築的設計、製作、運輸、安裝及專案運作的經驗。
同年,萬科在東莞松山湖邊建立了住宅產業化研究基地,萬科集團被建設部批准為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一棟棟試驗樓相繼推出,各方面技術已經成熟……
四號試驗樓——青年之家專案,是首次完成的從客戶研究、原型轉化、工業化產品定型到客戶體驗的住宅產品研發全過程的試驗專案,標誌著萬科工業化住宅產品開發平臺的形成。
建築採用全預製純框架結構體系,並以全裝修作為住宅的交付使用標準。建築構件種類
和型號統一、單純,便於施工和生產;整個建築空間設計模組化,適合大規模複製與建造;
整體內裝也圍繞著模組化進行設計,固定傢俬可通用,功能模組清晰;充分地發揮工業化體系優勢,同時還運用了同層排水、室內通風等新技術。
試驗樓建成後,進行了兩組家庭居住體驗。這是第一次用真實家庭居住來收集反饋的 “樣板房”……
【資料:零能耗住宅】
2008年1月13日,萬科深圳萬科城(四期)榮獲建設部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