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嫁到胡家時,正當西捻初平,兩宮太后召見左宗棠,天語褒嘉;左宗棠自陳五年可以平定回亂之時。
左宗棠最初駐軍西安,然後往西北逐步推進,大營先移乾州,再移甘肅境內的涇川,然後往北打,克復鎮原、慶陽,收容降眾及饑民十七萬人,行屯墾之法,種子、農具,都由胡雪巖的轉運局採辦好了,運到甘肅。
及至左宗棠的前鋒逼進靈武,馬化隆看老巢有被剿之虞,於是又施狡計,『上書乞撫』,撫是安撫,表示願意投降,但部眾或者收編為官軍、或者遣散、或者為他們謀個生計,戡亂剿匪,有此化干戈為玉帛的結果,本來是最理想的辦法,但造反作亂的,狡詐者多,誠實者少,平洪楊那幾年,土匪乘機竊起,就撫而又反覆者,不知多少。左宗棠閱歷極豐,而馬化隆又有善於翻覆的名聲,他可以玩弄穆圖善,而左宗棠決不會受他的愚弄,所以置之不理,備妥三月行糧,進攻金積堡。
指揮此役的大將是劉松山。此人是曾國藩的小同鄉,行伍出身,積功升至總兵;咸豐十年,英法內犯,僧格林沁提兵勤王,東南沒有這一支�悍的馬隊,戰局大受影響,那時太平軍李秀成,剛開始為洪秀全所重用,在蕪湖召集軍事會議,分道進兵,李秀成本人自率大軍,由蕪湖南下,攻佔皖南黟縣;另外太平軍悍將李世賢、黃文金、李繼遠等,相繼陷寧國、下徽州;又佔江西浮樑、都昌、饒州。駐節祁門的曾國藩,西面則來自湖北的接濟,因江西糧道中斷而絕,東面則有二李親領的騎兵相逼,重重圍困,一籌莫展,最後聽從幕賓建議,反攻徽州以期開啟通浙江的通道。於是曾國藩移軍祁門以西、徽州以西的休寧,有一天太平軍夜襲,諸營皆潰,只有劉松山在月下列隊迎敵,太平軍不敢相逼;其餘潰散各營,月夜看不真切,以為太平軍攔截,掉頭要逃,及至劉松山打出旗號,大家才知道大營未失,『老帥』無恙,驚魂始定,祁門一役,是曾國藩靖江兵敗,投水遇救以後,另一次的大危機,他連遺書都寫好了,結果轉危為安,都由劉松山之功,從此以國士相待。
及至左宗棠受命西征,這是一場大戰役,非地方性的軍務可比,各軍理當協辦,曾國藩將他最重視的劉松山一軍,交給左宗棠指揮。左宗棠本由曾國藩所提攜,以後由於爭餉而存意見,復以曾國荃破金陵,縱容洪秀全之子逃遁,直言訐奏,因而失和,不通音訊已久;到這時,左宗棠才知道∶『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將劉松山一軍交他節制,比作曾國藩『嫁女』;對劉松山的重用,自不待言。劉松山真亦不負曾國藩的知遇及左宗棠的期許,打西捻,平甘回,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他從軍以前,在家鄉就已定下親事,聘而未娶,在軍中十幾年,只因招兵,回過一次家鄉;直到西捻既平,方在洛陽成婚,新郎新娘都三十多歲了。
蜜月只得十天,劉松山便即入陝,肅清榆、延、綏、�四州以後,進軍靈武,一戰而克;馬化隆驚恐萬狀,一面再次求撫,一面四處求援,但西寧、河州、臨洮、靖遠各地的回子,震於劉松山的威名,都坐視不顧,於是劉松山大舉進攻;同治九年正月,攻金積堡外圍一個寨子,中炮墮馬,因而陣亡;所部由他的侄子劉錦棠率領,同年十一月終於克復了金積堡。
西征軍能夠勝多敗少,著著進展,是因為器械利、士氣旺、紀律好。胡雪巖得古應春之力,西洋凡有新式槍械,以及其他精巧的軍事裝備,只要能用得上的,不必向左宗棠請示,先就辦了來;加以補給適時,從無糧餉不繼之虞,士氣自然就旺盛了。這是西征軍將士都佩服,也感激胡雪巖的;但紀律好亦應歸功於胡雪巖,就只有左宗棠最明白了。從咸豐末年,同治皇后阿魯特氏的祖父賽尚武喪師失律,浪擲了一筆發自部庫的二百萬兩銀子的軍餉以後,仗都是地方上自己在打,因此有楚軍、湘軍、淮軍、浙軍、奧軍等等名號,都稱之為『官軍』這些官軍,來源不一,『同鄉招募』的子弟兵固佔多數,但也不少是土匪或者太平軍投過來的,出身不同,隊官的作風各異軍紀就大有區別。湘軍中以彭玉麟部下紀律最嚴;鮑超一軍最糟糕,這就是帶兵的看法不同之故,不過鮑超驍勇善戰,是曾國藩的『愛將』,所以諸事寬容。
左宗棠所部,亦是雜牌軍隊,但都能屬地紀律,一半是左宗堂治軍較嚴;一半亦由於心誠悅服,不忍違犯紀律,論心誠悅服之所起,就不能不推服胡雪巖了,『湖汀子弟滿天下』
而無後顧之憂,都由於胡雪巖靠他廣設錢莊,通匯便利,按時得能接濟官兵家屬,到於陣亡將士,恤死養生,不用左宗堂關照,他就派人去做了,大家都道『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