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其實這門道法的口訣就是《老子》中的一句話‘聖人抱一為天下式’。我昨天沒有告訴你,你自己也能求證,確實不錯,我發現你越來越聰明瞭。”
“什麼?口訣是這個?那你昨天告訴我那個口訣,什麼上帝,還有什麼光!那是怎麼回事?”
風君子:“那是《聖經》中的第一句話。你想想!我們都是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四有新人了,都是重點中學的高中生。也不能總看那些中國的精華,外國的糟粕也適當學習學習。所以我給你換了一句口訣。這句口訣有兩層含義,你先得第一後得第二,至於這含義是什麼,你自己體會去。這‘上帝’和‘高潮’一樣,我說出來就沒意思了。”
……
“上帝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
靠!這算什麼丹道口訣?既然說這上帝和高潮一樣,需要自己去體會,那我就體會吧。
次日,卯時行進火,畢。到了下午酉時,我又來到了狀元橋的橋洞下,這是以前我正午時打坐的地方。五點到七點正是放學後的晚飯時間,顯然不能在宿舍裡靜坐,還是這地方合適。
酉時行“退符”,元氣右升左降。此時正是太陽落山時分,入坐中一念渾天,定住於“周天行止”。看似逆天而行,實則與天同行。內外二藥接連出現,不靜不動中有一線生機,猶如混沌中開出一竅。眼前有一道光芒閃過!
靜坐中眼中見光,這不是我第一次遇到。但這種光不是大家平常所謂的那種虛光。其實每個人在黑暗中閉上眼睛,都會覺得眼前有雜亂的光環亂飛。那是一種視覺神經導致的生理現象,並不是真正的眼睛看見了光。但是我此時見光卻不是如此,真的是一道光芒,很清楚,很穩定,很純正,很清淨,很明亮,很醇和!
這光芒一現,則大藥已收。周身神氣執行不再是右升左降,也不是左升右降,而是自臍腎至頂門,左右前後齊升,匯聚於泥丸。這並不是意念引導的結果,而是自然而然的發生。(徐公子:三花聚頂?)身心相合只匯於一處,元氣與元神相抱凝結,漸漸清明,如夢退身醒,化為玄珠。玄珠已成,則一陽不再生,海底也不再跳動,反倒覺得外陰稍藏,向腹內收縮。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有誤會,認為煉丹入靜就是身心兩忘,其實不是如此。在這個“靈丹”境界中有身也有心,境界是身心相合,否則何處修爐鼎?玄珠從泥丸落下,穿喉而過收於中宮。此時遍體清舒,口中生津,隨玄珠而下。這玄珠尚細,如黃芽微吐。
我終於明白關於上帝的那句話是什麼意思了,確實是看見了光!見光之後,我才真正的進入了“靈丹”境界。丹道丹道,有丹才能成道,今天是我內丹凝結的開始。我以前認為的內丹,是體內自在的身心,從境界上來講也是對的,但是還差實證這一步。內丹這東西,有虛也有實。只有修煉成形,才知道東西如此!卯酉周天收內藥而成丹,此丹不是南北,而是東西!(徐公子注:不是南北,而是東西,這話說的有點玄妙啊?)
第四卷 化形篇 046回 神光圓離合,邀來月中姝
(題記:“意境”這兩個字在漢語中究竟是什麼意思?有人學習白話文時使用傳統的抽象名詞往往似是而非,不求甚解。其實漢語中一字一辭皆有出處,古文言是單字成詞,所以“意境”二字不是一個詞。如果要尋找它的來源,恐怕它來源於一種很“實在”的體驗。)
***************************************
“……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飄忽若神,陵波微步,羅襪生塵。……”
這是柳老師朗誦古文的聲音。同學們都非常安靜,靜靜的在聽她吟詠曹植的這篇《洛神賦》。飄逸出塵的文章意境用柳老師那輕揚柔美的嗓音讀出來,再配上她清麗秀美的五官與亭亭玉立的身姿,恍然乎就是文章中的洛神再現。
這是在上語文課。柳老師上課可能多少受了一點她的前輩唐老頭的影響,講課時經常超出課本之外引用其它的各種知識。她和唐老頭不同的是,並不亂髮感慨和議論,只是將她自己認為美好的文字推薦給學生。這一節課本來講的是曹操《觀蒼海》,柳老師從曹操講到了魏晉文風,又從魏晉文風又講到了建安三子,最後背出了曹植的《洛神賦》。
柳老師告訴我們,要想真正領略到漢語的文字之美,有些文章是必須要看的,有些最好背下來,比如說這篇《洛神賦》。這些要比司馬知北老師推銷給我們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