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2 / 4)

小說:重建社會 作者:誰與爭瘋

人的飯碗,還會影響相關產業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的就業。但儘管如此,有兩點是需要我們注意的。第一,由於美國特有的產業結構,即使金融危機已經演變為實體經濟的危機,其就業問題並沒有傳統經濟危機中那樣嚴重。到目前為止,美國的失業率上升很有限,而且所涉及的主要是非美、非歐籍職員。第二,美國的失業相對是比較好辦的,因為它有一個相對完善的社會安全網。

三 危機的傳導過程及其機制(2)

而中國的問題卻明顯不同。如果說美國的危機是內源性的,那麼中國的問題則是外致性的。中國經濟問題的產生不是中國金融系統本身出現的問題導致的,而是美國的金融危機導致的。而且,美國金融危機的衝擊也不是直接衝擊到中國的金融體系本身,而是經由經濟衰退衝擊到中國的實體經濟。更進一步說,正如吳敬璉先生早就指出的,實際上,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前,中國的經濟就已經出現問題了(吳敬璉:《應對金融危機,關鍵在於轉變發展方式》)。前面我也曾將這個問題概括為從生活必需品時代進入耐用消費品時代這個坎兒邁不過去。但不管怎麼說,中國的經濟問題是直接發生在實體經濟的層面。所以,中國的問題可能更多是在實體經濟的層面以及經濟危機向社會層面的傳導。在最初的階段上,首當其衝的是出口導向型的企業。而在實體經濟的問題深化之後,房地產、汽車和IT將成為受衝擊最嚴重的行業。而且,這當中還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就實體經濟本身而言,中國國內可能會有一個內部地區間傳導的過程。珠三角和長三角在這次危機中首當其衝,也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兩個地區。但在短暫的混亂過後,這兩個地區會將自己本來外銷的產品轉向內銷。由於這兩個地區原來工業的基礎及其配套設施比較好,其在國內的競爭中會有明顯的優勢。這樣可以預期的是,其他地區的經濟可能會受到這些轉向內銷企業產品的衝擊。

更進一步的,就是實體經濟危機向社會危機的傳導。如前所述,其中最核心的環節就是失業。特別是需要看到,在這個環節上,中國與美國相比是明顯不同的。首先,中國的產業結構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的。同樣的經濟減速,在中國產生的就業問題會比美國更為嚴重。第二,在中國受衝擊最嚴重的產業中就業的,主要是農民工。根據有關部門的數字,在本地鄉村工業中就業的農民和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共有2�3億人。即使是5%的失業率,也是一千多萬人。第三,中國沒有美國那種比較完善的社會安全網,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極為不健全。因此,中國在社會層面遭遇的問題會比美國更為麻煩。由於缺少相關的社會保障制度,中國的失業問題可能會導致更多的社會矛盾。而且,近些年來中國農村居民收入的增加主要靠的是外出打工的收入,因此,大量農民工的失業會導致農民增收的困難,經濟危機也會由此而匯入農村。

其次,多次傳導和反向傳導將決定危機的深度。其實,前面所說的兩個傳導過程當然是理論上的。現實中的傳導過程絕不會如此簡單。這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多次傳導和反向傳導的過程。

我們都知道,這次的金融危機有一個特點,即猶如海浪一樣,一波接著一波。換言之,這次金融危機是逐級引爆的。到目前為止,明顯的就已經有兩波:第一波是2007年春季的次貸危機;第二波是2008年秋季的金融危機惡化及演變為實體經濟危機。但問題是,當金融危機已經演變為實體經濟危機之後,金融危機本身的過程還沒有結束,還可能在繼續引爆的過程中。這樣就會出現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交替出現,而且是互相加強的現象。現在人們就在預測第三波金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三 危機的傳導過程及其機制(3)

而更為值得關注的,則是危機的反向傳導問題。因為反向傳導將會導致惡性迴圈過程的發生。傳導中最關鍵的問題是,這種傳導是單向的還是迴圈的?如果是單向的,事情就比較簡單。最麻煩的是在傳導中惡性迴圈的出現。

反向傳導主要會體現在兩個環節上。首先,是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的反向傳導。也就是說,金融危機導致實體經濟的危機,而實體經濟的危機,如需求下降,企業利潤降低,企業破產倒閉,再導致銀行壞賬的產生,從而對金融體系形成新的衝擊。在這當中,需要人們密切關注的是,美國和歐洲金融危機對其實體經濟的影響究竟會達到什麼樣的程度,還有就是實體經濟的危機會不會反過來進一步加重金融危機。最近中國銀行副行長朱民撰文指出,中期內國際金融市場還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