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約中規定,在中俄邊鏡,雙方不駐一兵一卒,同時,中國將用較低的價格供應給俄國。數量不限!中俄雙方互相配合,共同打擊英法土等國,在黑海到中東的一切勢力,事成之後俄國取得黑海附近的一切權益,中華帝國取得中東地區的一切權益。
條約簽訂後,中俄的兵力進行了大規模的調動。
俄國方面,俄國遠東軍僅留一些象徵意義上的軍隊駐守,三十萬主力部隊全部調往基輔。中亞的屠格諾夫軍隊則調往高加索地區。
為了方便援助俄國,中華帝國將鐵路線從烏蘭巴托向北延伸,接通了西伯利亞大鐵路。
中國方面,60萬東北叢集和30萬北疆叢集,全部調往中亞地區。
如果再加上南疆叢集已有的5萬兵力,中華帝國在中亞的總兵力將超過95萬!佔到了鐵血軍常備兵力的一半。
而此時英法兩國駐伊朗的兵力只有15萬,駐埃及的兵力只有10,兩處相加僅25萬。如果部署完畢,中華帝國將以105萬(注:這裡面加上了中華帝國駐印度的10山地軍。)四倍於英法的龐大兵力碾碎他們!如果把俄國的70萬兵力也算上的話,那麼總兵力是175萬!這樣的兵力相當於歐洲其他國家常備兵力的總和。
我突然發現,中俄簽約的確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不用戰時動員,僅用鐵血軍的一半,中華帝國就有了橫掃亞非歐的實力。這樣的規模的仗既使曠日持久的打下去,也不會影響中華帝國的經濟發展。
真不明白,為什麼我以前老是抱著要自己一個人,去征服世界,一統全球,而不願和任何國家結盟呢?
為了迷惑敵人,《中俄友好互助條約》先不公佈,而是秘密的調集軍隊。等軍隊集結完畢,臨戰時才公佈。
中俄軍隊的一場大規模的調動,讓世界感到“山雨欲來,風滿樓。”
英國唐寧街10號相首官邸。
屋外幾棵梧桐樹抽出了新芽,在春寒中瑟瑟發抖。
屋裡,英國現任相首約翰。羅素勳爵,大聲的對著他的內閣成員咆哮著:
“現在不是外交問題,而是關乎到大英帝國的生死存亡問題!自從中華帝國崛起之後,英國步步後退,澳洲丟了、印度丟了、加拿大丟了……現在輪到中亞了,如果英國再不拼死一搏,中華帝國將打到我們的家門口!英國將成為一座孤島!歐洲各國必須團結一致,為了團結歐美各國,那怕英國付出一切殖民地都是值得的!”
英國為了將歐美各國擰成一股繩,不惜付出一切代價,甚至像加拿大那麼大的土地,也敢暗中送人。但現實又是那麼殘酷,得到了好處的各國,並不怎麼賣英國的賬,首先是美國竟然和中國瓜分了加拿大,中國一現不妙又將魁北克賣給了俄國。
俄國可不領英國的情,他說魁北克是他們用銀子買的!俄國不領情到還罷,美國也不領情,說加拿大是他們靠實力搶來的。要不是美國,加拿大早落入中國人的手中了。
歐洲方面,奧匈帝國迫於強大的壓力,先是不得不退出侵佔自德國和意大的利的大片土地。但他們損失巨大,卻沒有得到任何好處,現在更是拼上了,與德國血戰雙方死傷慘重。奧匈帝國後悔了,不斷的埋怨英國。
普魯士方面,由於統一程序進展順利,和三十多個小邦聯合成立了德國。德國成立之後,實力大增,野心也跟著膨脹起來,除了想收回丟去的土地之外,還想要更多。結果被奧匈帝國察覺,在南線,狠狠的敲了他一悶棍,幹掉了五千德軍。德國因此惱羞成怒,集中了全部兵力,擺開了架勢,準備大幹!
英國想去調停,但德皇威廉四世竟見面的機會都不給英國使者,僅僅是回了一句,淡淡的話:“德國現在仍有部份領土在奧匈帝國的手中,在德國沒有完全統一之前,德軍將不會停下腳步。”
法國方面,由於歸還了德國的領土,法德邊鏡倒是非常安靜。但領土少了,法國也是有損失的。當然這些損失被英國承諾共同開發蘇伊士運河給彌補了。不過,野心勃勃的法國國王的路易-菲利普一世,並不滿足於已有的利益,又將目光又盯上了英屬非洲殖民地。
對於法國貪得無厭的無理要求,英國理所當然的拒絕。
法國見自己的要求被拒絕,便以退出反華同盟為要挾,開始疏遠和英國的關係。
一時間,英國以“割肉飼鷹”的方式,苦苦維持的反華同盟,走到了崩潰的邊緣!
呵呵,其實是羅素太笨,沒有毛澤東的智慧,他不明白,“以鬥爭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