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自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帝已經為慈禧太后所不容,逃亡到西安的時候,慈禧太后偶爾還會徵求一下光緒帝的意見。回到北京後,慈禧太后故態重萌。有外國公使夫人入宮時,有想見光緒帝的,慈禧太后就把光緒帝召來,但只見光緒帝侍立一旁,一言不發。
光緒帝后來從不過問朝政能否自保尚是問題,怎敢過問朝政? 。 想看書來
8.9、南方鬧起了東南互保
王樹增先生在其著作《1901》裡說,庚子年“當帝國的整個北方都已經混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的時候,帝國的南方卻是另外一番寧靜和平的景象,彷彿中華帝國此時為南北兩個不同的國家”。
這說的就是庚子年的“東南互保”。在大清帝國曆史上,一半的朝廷命官居然公開指責朝廷聖旨謬誤的,並堅決表示不予執行,這是整個帝國的歷史上,絕對是史無前例的一次大意外。
當北京慈禧太后和義和團鬧得不開交的時候,南方各省的督撫們,那些飽受傳統儒家文化薰陶計程車大夫,已經斷然否認了北京當權派們對義和團的稱頌。這本也算不上什麼高明,只是北京的那些當權派們實在是過於糊塗,怎可招引義和團,甚至進而對當時世界的主要列強宣戰?一國尚且不敵,何況八國?
庚子年五月,慈禧太后向列強宣戰後,通電全國,要求地方籌款調兵,勤王抗敵,務必滅洋到底。但當時老太后有何能力去抵抗八國聯軍呢?戊戌政變後,北京那夥頑固派還通令全國廢除洋操、洋服,而要恢復刀弓石的武考呢!
這時,大理寺卿盛宣懷,當時也是帝國電報局的督辦,由於職務關係,最先看到了朝廷指示南方各省大員“召集義民”的命令。令人吃驚的是,盛宣懷竟然把朝廷的電報給扣押了下來,隨後立即給當時被排擠到廣東的李鴻章發了電報。
這封極其重要的電報,不但保住了南方半壁江山的安寧和繁榮,而且準確地預測了清末最後十年發展的脈絡,它也預告了南方省份將重新主導了這個古老帝國未來近三十年的走向,後來的辛亥革命和北伐戰爭都是首先爆發在南方各省。
盛宣懷給李鴻章的電報裡說:“千萬秘密。廿三署文,勒限各使出京,至今無信,各國鹹來問訊。以一敵眾,理屈勢窮。俄已據榆關,日本萬餘人已出廣島,英法德亦必發兵。瓦解即在目前,已無挽救之法。初十以後,朝政皆為拳匪把持,文告恐有非兩宮所出者,將來必如咸豐十一年故事,乃能了事。今為疆臣計,各省集義團禦侮,必同歸於盡。欲全東南以保宗社,諸大帥須以權宜應之,以定各國之心,仍不背廿四旨,各督撫聯絡一氣,以保疆土。乞裁示,速定辦法。”(《李鴻章全集&;#8226;電稿》,卷二十二)
電報的大概意思是說朝政可能被把持,所出的文告未必真實,各南方各省督撫最好權衡一二,力圖保住各自的疆土安定。
李鴻章毅然覆電說:“此亂命也,粵不奉詔。”
自古以來,帝國的官場決不允許抗旨,朝廷之令即使再荒謬不堪,也必須不折不扣的完成。當時李鴻章雖然被排擠到了廣東做總督,但在地方上仍舊有很大威望。中央政府通令抗敵,東南各督撫們摸不準方向,紛紛發電報和李鴻章商議如何是好。
李鴻章已經看出北京的當權派們純粹是螳螂擋車,只怕不待勤王兵到,北京就已經淪陷了!但公然和中央對抗,也的確需要有一定的膽識!
“亂命”,是李鴻章精心選擇的一個政治術語,把朝廷之“旨”定為不真實的“偽詔亂命”,這就不能算反叛。南方的其他官員顯然還沒有如此大膽,敢於這樣不加掩飾地與朝廷分庭抗禮。
李鴻章這個表態大大激勵了南方其他的官員們,決心將南方的半壁江山聯合在一起,抗旨自保。雖然在後來的很長時期裡,這些大臣被痛斥為“出賣民族利益的無恥之徒”,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庚子年的巨禍中,我們這個古老帝國半壁江山的穩定,這些人是有貢獻的。
預言家並不僅僅是李鴻章一人。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劉坤一、閩浙總督許應揆、四川總督奎俊、福州將軍善聯、大理寺卿盛宣懷、浙江巡撫劉樹棠、安徽巡撫王之春、鐵路大臣盛宣懷等都和李鴻章觀點一致:北京的當權派們必敗無疑。在北方義和團農民造反的同時,南方計程車大夫們也用他們獨特的方式造了一回反。
事實是,倘若東南各省不抗命,江南恐怕也要陷於戰火之中了。當時各列強對南方也是覬覦已久,正在尋找機會闖入呢!北京事亂之時,英國已經揚言要佔領江陰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