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3 / 4)

一個營共計二千人左右,雖然在人數上大大低於進攻的日軍,但好在清軍早有準備,讓日軍吃了不小的苦頭。

據橋本海關的《清日戰爭實記》對船橋裡之戰的記載說,“大小炮彈連發如雨,炮聲隆隆震天撼地,硝煙如雲湧起,遮於面前。在如此激烈的炮擊下,原以為敵兵會立即潰散。然而,我軍前進一步,敵軍亦前進一步,彼此步步相互接近。此時,除使炮擊更加猛烈外,亦別無他顧。戰爭愈來愈激烈,乾坤似將為之崩裂。……日軍將領早即聞馬玉昆驃悍之名,今日始知果不虛傳。”

船橋裡之戰從凌晨打到下午2點半,日軍將校以下戰死140名,傷290名,可謂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指揮官大島見日軍彈藥用盡,全軍飢腸轆轆,只得下令撤離戰場。

同天上午8點,日軍中將野津道貫率日軍第五師團約五千四百人,在大同江上游渡江後,到達城西的普通江,開始發動進攻。防守的清軍依據堅固的堡壘,槍炮對射,硝煙瀰漫,日軍的進攻大都無功而返。而清軍騎兵的反攻也在日軍炮步兵的配合射擊下,損失很大,便退回堡壘固守,而日軍也不敢貿然渡江,當天雙方在此形成膠著狀態。

平壤城北則集結了日軍總兵力的近一半,分元山支隊和朔寧支隊,兵力約七千八百人,是日軍進攻的主戰場。守衛在此的清軍有左寶貴的奉軍三個營約一千五百人,江自康的仁字兩營四哨約一千四百人,人數上遠低於進攻的日軍。

15日拂曉,日軍兩支隊分成東西兩路,向平壤城北玄武門發動鉗形攻勢。在強大炮火的支援下,日軍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向清軍發動了猛攻。廣大清軍將士雖然奮不顧身,頑強抵抗,但在日軍的十二門山炮轟擊下,城外堡壘一一被破。

日軍隨後又兵分三路,攻擊牡丹臺。在日軍炮火的猛轟下,牡丹臺宣告失守。在玄武門上督戰的左寶貴見牡丹臺失守,知勢不可挽,決心以死報國。為鼓舞士氣,左寶貴換上御賜朝服,親燃大炮,連發三十六顆榴彈。日軍對玄武門發動三次突擊,但都被清兵擊退,隨後雙方在壁壘中展開了白刃戰。激戰中,左寶貴身中兩彈,但仍舊堅持指揮作戰。後來日軍的攻擊更加的猛烈,霰彈對準玄武門連發,左寶貴不幸被霰彈擊中,當胸而亡。

左寶貴乃回中將領,多年戰功升為總兵,平壤之戰朝服捐軀於玄武門上,壯哉!後來,光緒皇帝作《御製祭文》悼念說,“方當轉戰無前,大軍雲集;何意出師未捷,上將星沉。”王蘄新也在《為左忠壯公書衣冠墓門坊》裡說,“本期痛飲黃龍府,不意難回落日戈!”

此時,清軍仍舊固守平壤內城,而平壤西、南兩處也擊退了日軍的進攻。但玄武門的失守和左寶貴的戰死,讓葉志超喪失了繼續抵抗的信心。當晚,葉志超召集各統領商議放棄平壤時,只有馬玉昆提出反對,葉志超便下令清軍撤離平壤。

當天夜晚,大雨突然傾盆而至。在滂沱大雨中,清軍結隊成群,“或自七星門、靜海門蜂擁而出,或由城牆攀越而去;或取甑山大道而走海岸,或由義州大道而向北奔”。整個撤退過程毫無秩序,亂成一團。雖然葉志超先前已經密傳各營,要求輕裝持械,乘夜北退,但命令過於匆忙,又沒有任何的組織性,加上天氣的突然變化,清軍在撤退過程中,遭到了比守衛平壤時遠大得多的損失!

親歷此役的盛軍官員欒述善記述當時的慘狀,說當晚“陰雲密佈,大兩傾盆。兵勇冒雨西行,恍似驚弓之鳥,不問路徑,結隊直衝。而敵兵忽聞人馬奔騰,疑為劫寨,各施槍炮,攔路截殺。各山口把守嚴密,勢如地網天羅,數次橫衝,無隙可入。且前軍遇敵擊,只好回頭向後;而後兵欲逃身命,直顧奔前。進退往來,頗形擁擠。黑夜昏暗,南北不分。如是,彼來兵,不問前面是敵人抑是己軍,放槍持刀,混亂相殺,深可憐憫!前行土卒,既遭敵槍,又中己炮,自相踐踏,冤屈誰知?當此之時,尋父覓子,呼兄喚弟,鬼哭神號,震動田野。人地稍熟者,覓朝鮮土人引路,均已脫網。驚懼無措,非投水自溺,則引刃自戕,甚至覓石碣碰頭,人樹林懸頸。死屍遍地,血水成渠,慘目傷心,不堪言狀!”

日軍料到清軍必將北撤,於是派元山支隊埋伏於義州大道,第五師團主力埋伏於甑山大道,以截擊撤逃的清軍。十五日晚到翌日拂曉,漫無秩序的清兵絡繹不絕衝出平壤內城,向北奔去。茫茫夜色中,刺耳的槍炮聲時時響起,既有日軍的伏擊,也有清軍自己的誤擊,甚至黑夜中不分敵友,自相殘殺。

夜色終於退去,天色漸亮,第二天日軍巡閱戰場,只見二三百步間,清兵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