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1 / 4)

軍回救天京,前鋒已經抵達英霍。湘軍在英霍將太平軍擋住,派人在陣前大呼:“天京已經被攻破了,你們的天王也早死了,你們抵抗也沒有用處,還不投降?”

眾人聽後愕然不已,士氣一下子就低落了許多。後來這些人透過各種渠道瞭解到清兵所說的不假,當下軍心大亂,有一半多人都向清軍投降了。前鋒主將陳得才聽說幼天王到了浙江,便收集剩下的五六萬太平軍,但在安徽麻城被清軍打敗,結果引發兵變,陳得才死於軍中,剩下的太平軍大都散去。

張宗禹當時的兵力,號稱有四五十萬,正計劃進攻開封。而開封當時有僧王僧格林沁的十萬精兵,兩軍交鋒時,張宗禹有個十九歲的弟弟名叫小黑,驍勇無比,儘管僧王軍隊炮如雨下,小黑悍然不顧,率領捻軍騎兵猛衝,僧王部隊被衝得潰不成軍,大敗而逃。

在來去如風的捻軍騎兵面前,不可一世的僧王被打得摸不著北,其本人也被衝得連自己隊伍都找不到了,最後躲進了山東曹州高樓寨的麥地裡。在1865年5月18日的凌晨,僧王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居然被一個十幾歲的捻軍小鬼張皮鯁一刀砍死!

僧王死後,左宗棠奉命進剿捻軍,左宗棠仍舊使用湘軍的老辦法,結硬寨,打呆仗,以困住捻軍。捻軍後來經過朱仙鎮的時候,張宗禹等人進岳廟拜謁岳飛像,併發誓要掃除韃虜。第二天,捻軍果然大勝,於是這些人很高興的慶祝,認為有神保佑。但後來再戰遭到敗績,這些人又遷怒於神像,動手把神像的頭也給削了,以洩其憤。

後來見形勢不妙,張宗禹等人就聚在一起謀劃說:“現在敵軍人多勢大,長江以南的太平軍也已經絕跡,我們不如北渡黃河,直搗燕京。要是成功了就奪取滿清的國都,不成功,死了也無憾!”

這種冒險的作法,李自成嘗試過,開始成功了,但後來還是被八旗軍打敗了;李開芳、林鳳翔北伐軍也曾嘗試過,但最終敗於僧格林沁和勝保之手。

當時捻軍的形勢相當危急。清軍已經潮水般的殺來,當時湘軍和其他軍隊都已經追擊到這裡(因為其他地方基本平定),計有李鴻章、左宗棠、劉銘傳、英翰、郭松林等主力部隊相繼趕來。正當捻軍準備過河的時候,卻又發現黃河渡口沒有船隻。正慌張之時,突然黃河結冰,捻軍趕緊履冰而過。

但黃河結冰,捻軍過得,清軍也過得,而且很快就追上捻軍,結果小黑戰死軍中,捻軍隊伍也被打得七零八落,大部分人都向清軍投降了。張宗禹帶領殘部繼續向北進軍,1868年2月,淮軍劉銘傳、郭松林率軍在山東茌平把張宗禹的西捻軍團團圍住,張宗禹投徒駭河自殺,也有說張宗禹沒死,最後不知所終。

北伐軍的李開芳,最後也是死在了山東荏平縣,地點是馮官屯。

再說遵王賴文光。因為和張宗禹意見不合,1866年秋賴文光等率領東捻軍繼續留在中原淮北一帶。1868年1月賴文光率軍南撤到揚州,劉銘傳、郭松林、潘鼎新等部的追兵趕來,最後在揚州瓦窯鋪被道員吳毓蘭部淮軍圍困,賴文光本人被俘後遭殺害,東捻軍殘部最終全軍覆沒。

就此,太平餘波,南北悉平。

2.10、太平餘聞:揭竿不起的大運動

筆者的家鄉,在江西吉安一帶,古稱廬陵,《醉翁亭記》裡說,“醉翁者誰?廬陵歐陽修也。” 歐陽修就是我的老鄉。

在前面,筆者屢次為江西鳴不平,說的也是事實。王勃在《騰王閣序》裡說江西“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從兩晉南北朝衣冠南渡後,江西的秀麗風景吸引了不少的北方士家大族在江西定居。

兩宋時期,江西的發展很快,明朝更是達到鼎盛。明朝時的諺語說,“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在建文二年(1400)庚辰科和永樂二年(1404)甲申科中,鼎甲三人均為吉安人。廬陵子弟連續兩科包攬前三名的現象,在中國的科舉史上可謂是絕無僅有,轟動一時,幾乎讓全國性的殿試成了江西人的鄉試。在隨後的永樂三年(1405年)選翰林院庶吉士時,二十八名江西人入文淵閣,其中吉安人十名。

明清時期,全國有三大商幫,一是徽商,二是晉商,三是江右幫。江右幫就是指江西的商人,很多城市現在都有江西會館的遺址,就是當年江右幫曾經輝煌的寫照。但是到了近代,特別是到了晚清,江西確實衰微了,成為了紅色革命的故鄉。

為什麼要革命,窮嘛。

江西的衰落並不是偶然的。鴉片戰爭後,中國被逐漸捲入全球化時代,在新的競爭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