嗎?我這是為兒子登基先除掉母后擅權的隱患啊。”
沒想到,慈禧太后不但沒有成為鉤弋夫人般的冤魂,反而做上了晚清的呂后。
慈禧又是何許人也?
慈禧,出身於鑲藍旗,父親是個文職小官,家住西四牌樓劈柴胡同,其實算是個地道的北京人。後來慈禧參加選秀進宮,當時被封為蘭貴人。
按清朝的后妃制度,後宮尊貴的先後順序是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八個等級,貴人不過是第六等。女人的青春有限,雖有幸進宮,要想進到皇后這個級別,那簡直比登天還難。由於慈禧太后執政期間,國難內患,民不聊生,民間對她誹謗的也不少。
有野史說她送父親靈柩回京時,誤收了他人的喪銀才得以進宮選秀,後來誤送的那個人還因此當了總督;也有說慈禧太后在做蘭貴人的時候,常常等到咸豐帝來圓明園的時候,在不遠的地方唱起南方的小調(她家的保姆是南方人,可能小時候教過她),以吸引咸豐的注意。總之,不擇手段,極為狡猾。
但從歷史上看,慈禧進宮後的最初兩年裡,蘭貴人的地位一直沒有變化。真正改變慈禧地位的,是她後來生了兒子載淳(同治)。由此,慈禧的地位也快速提升,晉升懿妃後一年,又晉為懿貴妃。由於當時後宮裡沒有皇貴妃,這樣,慈禧的地位事實上只在皇后(後來的慈安太后)之下。
母因子貴,咸豐死後只有慈禧太后生的一個兒子,慈禧太后也就自然而然的在兒子同治即位後,與慈安太后並列為“兩宮”太后。
慈禧的文化程度不高,她寫一道兩三百字的諭旨,往往就會有十幾個錯別字。但是,慈禧對政治很有興趣,咸豐生病不願批摺子的時候,往往由慈禧代批。英、法聯軍攻陷天津後,咸豐帝和后妃們哭成一團,唯有慈禧很冷靜的站出來說:“事情到了這份上,哭也沒用。恭親王辦事果敢堅決,不如把他找來商量。”
慈禧幫助皇帝批閱奏章,本是違反祖制和家法的行為,這也導致了朝中擁有實權的軍機大臣和御前大臣特別是肅順等人的不滿。咸豐帝歸天后的第三天,慈禧、慈安共同召見了八位輔政大臣,商議有關諭旨擬定釋出、疏章批閱及官吏任免等事情的處理方法。
兩派的交鋒開始了。
八大臣早有準備,肅順不慌不忙的拿出早已寫好的條陳說:“諭旨由大臣擬訂,太后只管蓋印,不必改動。”這意味著,八大臣只把兩個太后當成蓋章的機器,具體事情不許過問!
慈禧這下氣壞了。
從北京到熱河,慈禧就一直在受肅順的氣。逃難的時候由於準備不足,途中苦不堪言,慈禧受不了路上的顛簸,甚至三次屈尊向肅順“泣求”換輛好點的車,但山高路遠,肅順一時也找不到好車,被逼得急了,就大聲呵斥慈禧,甚至罵出“你什麼東西”之類傷慈禧自尊的話。(池子華:《幻滅與覺醒………咸豐十一年實紀》)
而到了熱河後,作為行宮大總管的肅順,忙前忙後,對後宮的生活“供應極薄”,照顧不周,還經常大大咧咧的出入後宮,包括慈安和慈禧在內的后妃們對肅順幾乎是恨之入骨。而在嬪妃供應極薄的情況下,咸豐到熱河後仍舊按照北京宮中一樣,御宴之外另設一看席(光看不吃),慈禧諫言撤除,但遭到肅順的反對,理由是撤去看席後會引起恐慌!
肅順的專橫,人人可見,但熱河是肅順的天下,慈禧孤立無援,也是無計可施。在這危急時候,她忽然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小叔子恭親王奕訢!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1.10、熱河風雲激變,慈禧陰謀得逞(下)
恭親王奕訢本是有機會當上皇帝的。
論聰明才智,相貌體格,奕訢都要勝過哥哥奕濘。但道光帝選皇位繼承人時,最終的天平還是倒向了老成穩重的奕濘。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道光帝立儲密旨,親筆寫下了兩份硃諭:皇四子奕濘為太子,皇六子奕訢封為親王。書寫兩份建儲密諭,這在清朝是頭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也許,道光帝想給奕訢一點補償吧?
奕濘十歲的時候,其生母全皇后突然暴崩,奕濘交由奕訢的生母靜皇貴妃一起帶養。奕濘和奕訢兩兄弟小時候的關係還算不錯,在上書房裡一起學習,一起玩耍,甚至一起習武。奕濘當上皇帝后,對奕訢母子也算可以,靜皇貴妃封為康慈皇太妃,奕訢封為恭親王,咸豐甚至打破祖制,任命奕訢為軍機大臣上行走,入軍機處才兩個月,就被提為“首揆”,當時奕訢只有2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