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小說:蝴蝶媒 作者:敏兒不覺

行不多時,已望見靈隱。三人一齊下轎,攜手而行。但見那遊女如雲,一個個都下了轎子,雜在男子隊裡遊玩。這蔣青巖、張澄江、顧躍仙三人,看那些婦女,都是粉妝脂補的物事,絕無一人入得他三人的眼睛。他三人同到冷泉亭上,坐了一回;又到飛來峰下,遊玩半晌;串了一回洞,然後才進靈隱寺中去隨喜。這年,寺裡到了一位善知識,喚做自觀和尚,在寺內談禪,因此比往年更覺熱鬧。蔣青巖等三人素厭和尚,怕去相見,只就在大殿上隨喜了一會,便從後路竟望韜光而來。未至半山,早見眾家人撿了一塊平地面,鋪下氈子,擺了酒餚,見蔣青巖到了,一齊垂手側立。張澄江道:“我們既要登頂,何不竟將酒席移到山頂上去!”蔣青巖道:“小弟愚意,也正是如此。”忙分咐家人移席上山。他同了張澄江、顧躍仙隨後緩緩而上,一步一步來到韜光絕頂。

此時日已過午,三人俯仰四顧,只見天無片雲,空翠欲滴,青山萬疊,古木千章,真有振衣千仞崗,躍足萬里流之勢。這韜光頂上,還有一件大觀,顧躍仙用手指著,向蔣青巖、張澄江二人道:“二位兄長,你看那綠況況的是湖,黃滾滾的是江,白茫茫的是海,那江湖之間,人煙攘攘的一個大圈子便是杭城,真好大觀也。”蔣青巖和張澄江二人看了一會,都道:“壯哉,壯哉,如此好光景,須各賦一詩,庶不負此遊。若默然而歸,豈不令山靈笑人乎!”顧躍仙便向蔣青巖道:“今日吾兄是主人,就請吾兄限韻。”蔣青巖道:“眼前光景佳甚,若限韻拘體,便受其縛。這都是近日那些讀日記故事的詩,與山人詞客出醜的圈子,我們還是任情縱筆為妙。”張澄江、顧躍仙都道:“此論最是。”蔣青巖便分咐家人將樽前一個罰杯、滿篩一盅熱酒,向張澄江和顧躍仙道:“如此清寒而詩不成者,罰跪飲三大杯。”說罷,三人或仰面、或俯視,或舉杯不語。不半晌,蔣青巖喚伴雲取隨身紙筆過來。那伴雲忙去捧過一個拜盒,安在氈上,取出端硯紫穎、古墨名箋,擺得停停當當。蔣青巖不慌不忙,展開箋紙,提起筆來,寫上一首詩,道:

春光攜手上韜光,仰看虛空俯大荒。

半句西湖沉翠黛,無邊東海浴扶桑。

人煙城郭團團裡,江水魚龍淼淼長。

多少興亡多少恨,一杯同與吊斜陽。

蔣青巖寫罷,隨即便是顧躍仙接過筆去,寫詩一首,道:

絕頂天風細,低頭海氣浮。

江聲流日夜,湖水歷春秋。

共此一樽酒,真同萬里遊。

杭城剛片土,彷彿系孤舟。

顧躍仙剛剛寫完,張澄江的詩也做完了,提筆寫來一首絕句,道:

江流一線海茫茫,潮水西來落日黃。

報道湖中歌舞歇,幾多車馬入錢塘。

三人題罷,一齊拿到樽前,大家輪看,互相讚賞。蔣青巖命伴雲試那杯中,酒氣尚溫,笑道:“我輩恨不與曹家郎同時,令彼七步獨得千古。”三人大笑。張澄江道:“只小弟這二十八字,太討便宜了。”顧躍仙道:“不朽之句,正不在多。”三人又痛飲了一回,然後攜手下山,仍從靈隱舊路而回。

剛到山門,只見一個小沙彌前來迎住道:“老和尚知三位居士今日在山上,美酒佳餚,十分醉飽;又各有題詠,未免勞神,備有苦茗一壺,替三位居士解渴消煩,遣小僧在此迎候,請到方丈一敘。”蔣青巖聞言,向張澄江和顧躍仙笑道:“那自觀和尚,想亦是趣人,我們同進去會會如何?”張澄江和顧躍仙依言,一齊同了那沙彌來到方丈門首。那小沙彌先進去啟過那自觀和尚,然後蔣青巖等三人方才同進方丈。且看那和尚,怎生模樣:

褊袒右肩,雙瞳如電。鬚眉似雪,穩坐蒲團。稜稜頭骨如拳,隱隱毫光滿面。若非羅漢重生,定是菩薩出現。

蔣青巖、張澄江、顧躍仙齊向自觀和尚作禮。自觀和尚立起身來,打了一問訊,笑嘻嘻道:“居士們好瀟灑也,老僧備下一瓶苦茶,要與三位居士潤潤詩腸,清清醉眼。”分咐沙彌篩了三盅茶,送到蔣青巖和張澄江、顧躍仙三人手中。三人吃罷,都覺口舌生香,眼清神爽,將先前的酒氣,都消歸大海中去了。自觀和尚問他三人的出處行藏,張澄江和顧躍仙兩人大略說了幾句,只有蔣青巖長嘆不語。自觀和尚笑道:“居士心中,敢是有甚不足處麼,老僧已看破多時了。居士豈不知那龍逢、比干,一堆荒草;伯夷、叔齊,兩個餓夫。便是那秦皇、漢武,至今又是幾度興亡了!這段公案,且須放過一邊。於今老僧有個商量,卻非老僧杜撰,本是三位居士的前數。老僧寫得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