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3 / 4)

小說: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

鋪蓋走人吧!”

故步自封,逃避挑戰,可說是人性的基本特徵之一。不管現實如何變化,我們都有自我調節的能力。逃避挑戰是人類的本能,但不意味著它是恰當的態度,不意味著我們無法做出改變。可想而知,我們不小心把大便弄到褲子上、我們一連許多天都不刷牙,想必也是自然的現象或行為,但事實是明擺著的:我們必須超越自然。和原始人相比,現代人已經發生諸多的變化,這說明我們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違背與生俱來的本性,發展第二天性。人之為人,或許就在於我們可以超越本性,乃至改變本性,嘗試去做不合本性的事情吧?

接受心理治療,大概是一種最違反人類本性、卻也最具人性的行為。在心理治療中,我們不但要釋放自己,接受他人最尖銳的挑戰,還要為別人的審視和治療花費金錢。接受心理治療需要勇氣,不少人逃避心理治療,不是缺乏金錢,而是缺乏勇氣。不少心理學家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哪怕他們更需要接受治療,也從未產生過類似的想法和念頭。有些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在別人的印象裡屬於意志薄弱者,甚至為別人所詬病和譏諷,事實上,他們遠比旁觀者勇敢,因為他們敢於接受治療。哪怕是在治療初期,心理醫生對其人生地圖提出挑戰,與病人的自我意象出現衝突,病人也能堅持下來,這足以證明他們比別人更健康、更堅強。

迎接挑戰(2)

病人接受心理治療,就是迎接他人的質疑和挑戰。日常交往和接觸,為我們提供了更多接受挑戰的機會:在冷飲店裡、在會議上、在高爾夫球場上、在餐桌上、在床上;同我們的同事、我們的上司或僱員、我們的伴侶、我們的朋友、我們的情人、我們的父母以及我們的孩子之間的溝通。曾有一位女士前來治療,她的頭髮梳得整整齊齊。在一個療程即將結束前,我注意到,她突然多了一個特殊舉動:從治療椅上坐起來,把頭髮梳理一遍。這讓我產生了好奇,於是詢問起原因。“就在幾周前,每次從您這裡回家,我的丈夫都會注意到,我後面的頭髮,都被壓成了扁平的形狀,”她紅著臉解釋說,“我沒有告訴他原因。我害怕他知道我在接受心理治療,他就會狠狠地嘲笑我。”由此看來,除了治療本身,我們還要解決治療以外的問題。心理治療的任務,似乎從50分鐘的辦公室治療,轉變成為處理病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關係。只有讓接受挑戰成為習慣,心理治療才能夠真正成功。當這個女士對丈夫開誠佈公,告訴他一直與我配合接受治療時,她的治療才取得了飛躍。

病人起初只是尋求“安慰”和“解脫”,極少有人有意識地尋求挑戰。挑戰即將來臨時,不少人就可能“落荒而逃”,或至少在腦海裡產生逃避之念。讓病人明白:接受挑戰,才可以帶來真正的安慰;心靈接受長期的、甚至經常碰壁的自律,才可能使治療成功———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心理醫生要運用有效的技巧,進行大量工作,才能達到這一目的。心理醫生有時還需要設定“陷阱”,有意“引誘”病人堅持治療,才能避免半途而廢。有時候,即使醫生和病人有過一年以上的接觸,治療也並未真正開始。

為讓病人迅速接受挑戰,心理醫生經常採用“自由聯想”,鼓勵病人說出真相。譬如,病人需要說出最先想到的事,“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不管它們看上去多麼不重要。哪怕它們看上去毫無意義,你也要把它們說出來。如果同時想到了兩三件事,就說出你最不願意說的那件事。”病人積極配合,往往能取得神奇的效果。有的病人有很強的抗拒心理,他們假裝配合醫生,一邊自由聯想,一邊喋喋地傾訴,卻有意隱瞞最重要的部分。比如,某個女人可能用一個鐘頭時間,說起童年的種種經歷,卻不想提及引發神經官能症的核心細節———就在某天早晨,她的丈夫一再逼問她,為什麼從他們的銀行賬戶中透支了一千元。這樣的病人,存心要把心理治療變成記者招待會———發言人面對提問,總是閃爍其詞。實際上,這樣的病人不是習慣於撒謊,就是有自欺欺人的傾向。

不管個人還是組織,聲稱敢於接受質疑和挑戰,他們的地圖就要接受嚴格的審視,因此尊重事實、獻身真理的人,必然心胸坦蕩,以誠待人。我們必須不斷自我反省,在言語和行動上,確保我們與別人自如溝通,誠實地反映認知的事實。

誠實可能帶來痛苦。人們說謊,就是為了逃避質疑帶來的痛苦。在“水門事件”中,尼克松總統說謊的情形,既單純又可笑,就如同一個打破檯燈的四歲孩子,在母親面前拼命辯解,說檯燈是自己從桌子上掉下去的。畏懼挑戰帶來的正常的痛苦,因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