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1 / 4)

小說:零缺陷智慧 作者:無邊的寒冷

我們扮演的是什麼角色?我是誰?應該是什麼樣子的?這些問題理應得到每個人的重視,尤其是企業高層。我們要進行自我拷問:一家企業為了什麼而存在?為什麼企業要進行質量管理?如果我們不清楚企業或組織存在的意義,談企業質量管理又有什麼價值呢?很多企業家終年辛苦勞作,很多管理者花費畢生心血研究質量問題,可是卻忘了做這些事的終極目的,這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情啊!

ZD法則企業跟人一樣,不思考自身的根本問題,就無法預知未來的路。

第16節,

“需要”的解決之道:“完整性”原則

所有組織存在的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提供一種期望或一種滿足“需要”的解決方案。那麼新的問題出現了:組織要滿足誰的需要?答案似乎信手拈來:客戶的需要,員工和股東的需要,政府的需要,供應商的需要等等。實際研究中,我們發現,企業往往會把供應商放在最後,有些管理者甚至需要提示才能想起供應商來。其實概而言之,客戶、員工和供應商,這三方的需要共同構成了組織存在的基礎,我們稱之為企業的“三個代表”。任何一個組織都代表了這三方的利益,也只有平衡了這三方利益,組織才能發展壯大,也正是基於這種理念,克勞士比提出了組織的“完整性”原則。克勞士比先生主張的組織“完整性”原則被認為是21世紀的質量觀。

具體是指:組織要幫助員工成功、幫助供應商成功、幫助客戶成功。他曾說:“也許這些觀念不像古希臘經典著作中那些概念一樣具有獨創性,但是它們將為現實世界中追求成功的人們提供一個舞臺。這些原則既適用於個人也適用於組織,形成了一個完美的結合——就像一頓營養均衡的美食——它們彼此依存,缺一不可。”

其實任何一個組織都是一條“需要鏈”,組織必須在滿足各方需要中取得一種平衡。為此,我們就得進一步追問自己:一個組織怎麼做才能滿足各方需要?這就又把我們帶回到最初的問題上:我們是誰?誰是我們的客戶?客戶為什麼會找我們?我們怎麼做才能比競爭對手更有優勢?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認為,經常自問自答以上問題,有助於管理者們清楚組織存在的目的。

回答“我是誰”這一問題,可以幫助我們給自己定位;思考“客戶是誰”則能給客戶定位。管理學上的理論就是這樣的,往往越簡單的越有效,招式繁瑣未必實用。那麼,企業如何做才能滿足客戶、員工、供應商三方面的需要呢?

作為一個管理顧問師,第一要具備一種結構化的思維模式,能夠捕捉企業背後的邏輯關係;第二要能在談話的時候抓住語言背後的邏輯;最後,要能夠抓住一個企業的內在基本結構。

組織無論大小,都會有一個基本的內在結構,如圖4…1所示。

管理顧問師會像醫生救治病人那樣為企業進行診治。他們一旦確定了企業的真實需要,就會幫助企業把需要一步步地轉化為各種具體要求。我們之所以一直強調企業的三個“需要”,不僅因為它們是企業的根基,還因為它們是動態的,難以把握,也正因為如此,能否把握住這種“需要”就成了判斷企業競爭力,甚至影響其生命力的關鍵因素。

“關鍵的問題是,你做了什麼?你的公司如何定位?你必須清楚你靠什麼在長期競爭中獲勝,靠什麼來保持你的競爭力。因此,你必須每年都對公司的定位進行更新,否則你將被淘汰。”曾憑藉經典的“3C模型”在歐美企業界享有“戰略先生”美譽的大前研一認為,一家擁有成功戰略的公司(Corporation),能確保其在公司優勢與客戶需求(Customers)的匹配度上,比其競爭對手(petitors)做得更好。三個“C”之間整合得越緊密,公司就越有活力。

但問題是,如今這三者的性質已經發生了改變。比如,對客戶進行定位變得更復雜了:某種藥品的客戶,既不是病人也不是醫生,而可能會是藥劑師。為此,我們必須找到決策鏈條中的關鍵決策者。然而,社會性網路的存在,會把一群人都變成關鍵決策者,這是社會發展出現的新變化。為了應對這種變化,滿足客戶、員工和供應商的需要就變得更加迫切了。

ZD法則克勞士比先生主張的“完整性”是21世紀的質量觀,其中的三個原則即幫助員工成功、幫助供應商成功、幫助客戶成功。

第17節,

系統整合,讓利益的鞦韆蕩起來

為什麼進行系統整合很重要?因為一個企業的內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