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2 / 4)

後蜀、南逼南漢、東懾南唐了。

荊南和湖南終究是拿下來了,按既定方針,趙匡胤的下一個目標是後蜀,後蜀之後是南漢,南漢之後是南唐。平定了南唐,趙匡胤就等於是平定了整個南方:雖還剩有幾個小割據政權,但這幾個小割據政權早就臣服於宋廷,實不在話下。

不過,後蜀不比荊南,也不同於湖南。後蜀的土地和人口,比荊南和湖南加在一起還要多。這樣,趙匡胤就不能隨隨便便地派幾萬軍隊開赴後蜀就了事。他要做充分的準備,包括籌集軍隊、籌措糧草,還要對後蜀軍情及地形作一番認真的調查。另外,荊、湖二地剛剛平定,必須花一番心思加以鞏固。這樣一來,趙匡胤在建隆四年所剩下的日子裡,就沒有什麼戰事了。

沒有什麼戰事,不等於什麼事情也沒有。概括起來說,趙匡胤在建隆四年的下半年,有三件事情值得一提。

第一件事情,發生在這一年的七月。趙匡胤臨幸武成王廟。武成王是何人?姜太公之謂也。姜太公何以成了武成王?乃唐玄宗李隆基追封之故。姜太公輔助周武王伐紂,是滅商建周的第一開國功臣。唐玄宗執政時,詔令京城及各州皆設太公廟,尊姜太公為“武成王”,以張良、韓信、白起等七十二位歷朝歷代的名臣名將配享在姜太公的兩側。姜太公是因建“周”朝有大功才被唐玄宗追封為武成王的,而趙匡胤正是做了周朝的都點檢才發跡當上皇帝的——儘管這兩個周朝本是風馬牛不相及——故而,趙匡胤對武成王廟就情有獨鍾,所以才會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去臨幸武成王廟。

按理說,趙匡胤臨幸武成王廟,肯定會有一副好心情。其實不然。陪駕的趙普和趙光義等人發現,趙匡胤走進武成王廟後不久,就大發起脾氣來。

趙匡胤緣何大發脾氣?原因是,他看到了那個白起的塑像。看到了白起的塑像後,趙匡胤先是停頓了一下,繼而就火冒三丈道:“這個混賬東西,怎麼能夠配在武成王的身邊?”

趙匡胤不僅火冒三丈,還當即下令:將白起塑像清除出武成王廟!

白起乃戰國時秦國的大將軍,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將領之一。不然,唐玄宗就不會將他列入武成王廟裡“七十二賢”之一了,更不會將他與輔助劉邦建國的張良、韓信等人相提並論。只有一次,白起在長平之戰中大敗趙國,然後將四十萬趙國降兵全部活埋了。

看起來,趙匡胤將白起趕出武成王廟,是因為白起對待俘虜太過殘忍了。這與趙匡胤仁厚的性格確乎一致。但問題是,白起畢竟是戰國時代的人,又是唐玄宗將他配享在姜太公的身邊的,本與趙匡胤沒多大關係。即使趙匡胤真的無比痛恨白起那坑埋趙國降卒的行為,似乎也不該痛恨到要將白起的塑像清除出武成王廟的地步,更何況,除了坑埋降卒這事之外,白起的軍事業績還確實可圈可點呢?

趙光義對此事就頗有點不解,他曾問趙普道:“皇上為何對白起如此痛恨?白起雖然有錯,但畢竟是個偉大的將領,皇上不是很欽佩這樣的人嗎?”

趙普笑著反問道:“光義兄弟,你注意到皇上當時對著白起塑像發火的時候,有許多大臣的臉上都露出惶恐不安的表情了嗎?”

的確如此。趙光義便又問道:“卻是為何?”

趙普悠悠回道:“這是因為,那白起坑埋的不是別國降卒,而恰恰是趙國的降卒!光義兄弟,你明白了嗎?”

趙光義立即就明白了,因為趙普把那“趙國”的“趙”字咬得特別重。原來,趙匡胤是在借白起一事對大宋朝臣發出警告:以後,不要做對“趙”字不利的事情,不然,其下場就會與白起的塑像一樣。

趙光義很有感慨地言道:“趙普,我大哥真是個聰明絕頂的人啊!”

趙普笑嘻嘻地言道:“光義兄弟,皇上的確是聰明絕頂,不過在我看來,你也如此!”

趙匡胤所做的第二件事情是改元。這是這一年的十一月份發生的事。趙匡胤將:“建隆”年號改為“乾德”。這樣一來,公元963年就既是宋建隆四年又是宋乾德元年了。

第三件事情是:大宋皇后王氏死了。這事看起來不是趙匡胤所為,但確與趙匡胤有關。從某種意義上說,王皇后之死,也是趙匡胤所為。

那是改元的當天,晚上,趙匡胤很高興,就跑到王皇后的寢殿裡去了。因為高興,趙匡胤就喝了不少酒。因為喝了不少酒,趙匡胤就很亢奮。因為亢奮,趙匡胤那晚上就在王皇后的肉體上幾乎折騰了一宿。不光是他折騰她,他還把從韓妃那裡學到的技巧讓她去實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