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在孩子成長的關鍵年齡,父母最好親自陪伴孩子的成長,不要輕易把孩子交給孩子的祖父母或保姆。如果父母實在不能陪伴自己的孩子,那麼,“事業型父母”和“謀生型父母”需要採取一些補救的辦法。如果家長還沒有讓孩子做好入學的準備,就把孩子的成長完全交給學校,這是危險的。家長必須讓孩子在 “入學前”養成獨立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並在孩子“入學後”持久地關注孩子的成長細節。
一旦有了孩子,做父親或母親的人最好減少外面的應酬,下班之後儘快回家,和孩子在一起。即使不能長期地留守家庭陪伴孩子,至少,在孩子成長的關鍵年齡,父母最好陪伴在孩子的身邊。孩子的祖父母或家庭教師也可以陪伴孩子,但任何他人都不能代替父母對孩子的陪伴。
家庭環境是孩子的“後天遺傳”,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生活習慣一直在持續地影響孩子的成長。為了讓孩子逐步過獨立的生活,讓孩子成為獨立的人,父母自己需要過獨立的生活,只有父母獨立,才有可能讓孩子獨立。不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成長。
※ 第二,在陪伴孩子時,家長最好站在“性格—身體本位”這邊,讓孩子有足夠的運動量和勞動量,“野蠻其體魄”;讓孩子動如脫兔,靜如處子,“文明其精神”。“性格好”和“身體好”本身就有獨立的價值,人的幸福與知識和學歷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