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2 / 4)

小說:新父母學校 作者:鼕鼕

功。如果追求成功,人需要更多的要素:第一是身體,第二是心志。其中心志包括知識和性格(含情感和意志)。人們將情感與意志統稱為“性格”。

當我們討論“文明其精神”的時候,這裡的精神已經包含了知識、情感和意志。所謂“意志第一”,不過是將人的精神要素中的 “意志”抽出來,以便做特別的強調。

中國人對意志的重視,可以從“有志者事竟成”的民間智慧中獲得印證。在英語中,“意志”(will)是一個奇妙的詞語,它含有慾望、打算、喜歡、意願和意志多種含義。德國人強調“強力意志”,中國人陳獨秀呼籲“抵抗力”,都在提升“意志”的重要意義。我們借鑑“華德福教育”的理念,在“性格—身體本位”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意志第一”。①

雖然沒有必要因為“意志第一”的觀念而否定知識、情感的地位和價值,但從獲得知識、建立情感和培育意志的難易程度來看,培育“意志”比獲得知識和建立情感更艱難,也因此更重要。

培育人的“意志”,簡單地說就是訓練人“吃苦”的精神。所謂“有志者事竟成”的民間智慧幾乎可以轉換為“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的歷史智慧。

宋耀如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名人。他被稱為“宋氏家族第一人”,養育了“宋氏三姐妹”(宋藹齡、宋慶齡和宋美齡)及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三兄弟。為了孩子的成長,宋耀如和他的妻子制訂了 “斯巴達—基督教”教育模式:訓練他們成為具有基督教精神的斯巴達勇士。在孩子蹣跚學步時鼓勵他們盡情玩耍,稍大一點,就進行“沐於大麓,烈風雷雨而不迷”的意志訓練。

古代中國,蒙古人和滿族人之所以能夠入主中原,主要的原因只在於:蒙古人和滿族人是馬背上的民族,而漢人是平原上的農耕民族。前者唯一的優勢只是他們的性格,尤其是他們的意志力:“以戰死為吉利,病終為不祥。耐寒苦同之禽獸,雖婦人產子,亦不避風雪。性堅剛勇猛。”他們對長途跋涉和風刀雪劍帶來的肉體痛苦不以為意。

成吉思汗當初入主中原後,認識到舒適的生活對尚武氣質是一種損害,對舒適的生活一直持警惕的態度:“對成吉思汗來說,北京令人難受的氣候(對他來說也是過於溫和)似乎也令人鬆懈。每次戰役之後,他就返回北方,在貝加爾湖附近度夏。同樣地,他打敗了札蘭丁之後,故意避開了就在他腳下的印度,因為對於從阿爾泰山來的成吉思汗來說,印度好像是魔窟。” 後來的事實證明,成吉思汗的擔心是對的。他的曾孫子們住進北京時,他們隨即開始墮落。“他們被宮廷生活和過度的驕奢淫逸所腐蝕,被一群親信、貴婦、文人學士和官僚們簇擁著,與外界隔離。於是,蒙古人的活力消失殆盡。歷史上最令人震驚的征服者的子孫們已經退化到軟弱無能、畏畏縮縮、優柔寡斷的地步。當災難臨頭時,只會悲傷。”最後一個蒙古皇帝妥歡帖木兒是一個軟弱無能的統治者,他的猶豫和遲鈍導致帝國在混亂中越陷越深,最終,他帶著部下兩手空空地逃回了草原。 。 想看書來

第二節 “和你在一起” :父母可以陪孩子 做哪些事(9)

滿族人入主中原後,迅速“漢化”並追求舒適的生活,皇太極最初也極力主張“漢化”,但很快就發現,舒適的生活使他們身上的“勇武”精神出現消退的徵兆。於是,皇太極開始扭轉局面,制訂了著名的“清語騎射”的國策:“提倡國語”“不廢騎射”“不改衣冠”“嚴禁奢侈”。為了防止滿族武士喪失“尚武”氣質,他們進關之後,採取了歷代少數民族所沒有采取過的決絕措施:實行滿漢隔離。清初的皇帝們對保持自己身上的尚武精神更為警醒。與那些性喜端居的漢族皇帝不同,滿族皇帝們以“好動”聞名。他們常年跋涉在外,不斷親征、行圍、巡視各地。他們懼怕皇宮中的舒適的坐椅軟化了自己的骨骼,懼怕中原的美酒沖淡了遺傳自祖先的熱烈奔放的血液。這種既“漢化”又儘量保持本民族的特殊的政策,使中國在康熙、雍正、乾隆期間出現了“康乾盛世”。

遺憾的是,當東方的統治者竭盡全力奴役人民禁錮思想的同時,西方世界的人民卻正在致力於並且成功地把統治者鎖進籠子。與之相關的另一個嚴重的問題是,滿族人的尚武精神和“清語騎射”傳統後來逐漸消退。為了保持“騎射”的傳統,從康熙開始,清帝形成了每年夏秋之際到木蘭圍場舉行“秋狩”的制度。一為習武健身,二為訓練八旗精兵。可是後來,武勇的八旗精兵逐漸抵擋不住舒適生活的誘惑,自康熙以來延續下來的在木蘭圍場舉行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