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3 / 4)

小說:開發自己 作者:插翅難飛

個人生的旅程充滿溫暖。愛是人生最強大的力量,會讓一個人周圍的一切都變得美好。愛能啟用人們的善念,融化堅冰,化解敵意,溝通友情。愛使智者遐想,使諸神驚奇。愛是心靈的領航員,是心智的助手,是身心的救星。

愛的錯覺是一種最危險的情緒。“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可是,為什麼人人都不覺得自己沒有愛心,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曾經付出了愛,但這個世界卻並沒有理想中那般美好呢?事實可能是這樣的,我們的心靈並沒有生髮出真愛。我們付出的只是一種近似於愛的情感,是一種“愛的錯覺”。這種近似於愛的情感,如*之歡、情慾之愛、帶有回報之心的關懷與給予之類,我們暫且稱之為“準愛”。“準愛”不是真愛,就如同“準老公”和老公有質的區別一樣。“準愛”類似於現在幹部管理中的“後備幹部”,容易迷惑自己。“後備幹部”往往以為自己果真是幹部,內心充滿了期待、期盼,一旦“後備”兩字去不掉,就會心生怨氣或悲傷與痛苦。處在“準愛”狀態的人,自己會覺得自己的愛很真誠、很熱烈,其實他的愛暗藏著某種期待,本質上是一種交換或者是一種投資,一旦不能對等或得不到回報,就必然心生怨氣,怨氣淤積又必然凝結成仇。如穆爾在詩中所嘆的:“愛的意志輕易地轉變,那顆充滿愛的心,與那顆苦苦尋覓的心距離越來越遠,痛苦越來越近。海上暴風驟起,波濤洶湧,短暫的陽光過後,船已駛向大海,而天空已是一片沉寂。”

一般人都容易怨天尤人。《敦煌曲子詞》有一首歌女寫的詞,詞調是《望江南》:“天上月,遙望似一團銀。夜久更闌風漸緊,為奴吹散月邊雲,照見負心人。”這位歌女用樸素直率的語言,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的哀怨,憤恨地罵那個一去不歸的男子是“負心人”。許多人都和這位歌女一樣,覺得人世間有良心的人少,好像只有自己;“負心人”多,似乎人人都像。有的人並不能意識到,自己感覺的愛及愛的表現,只是緣於自己害怕失去他人或是希望把他人置於自己的掌握之中,比如僅是個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而對他人的一種依附,或者僅是為了滿足*、婚姻或榮譽等需求。這樣的人把自己對他人的需求錯當*的傾向,一旦他的慾望得不到實現時,反叛就會隨時隨地表現出來。

由愛生怨,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情感發展軌跡。所謂“怨”,就是自己覺得自己受委屈,心理不平衡。“怨”的發展有強弱兩個方向,向強的方向發展就會產生“厭、慍、怒、惡”的情緒。厭是討厭,慍是生氣,怒是發怒,惡是厭惡。向弱的方向發展則會產生“憾、悔、哀、戚”。憾是遺憾,悔是後悔,哀是悲哀,戚是哀慼。“怨”向強的方向發展,就可能會傷人;向弱的方向發展,則可能會傷己。

我們常說要“無怨無悔”,但卻不那麼容易做到。這裡面有複雜的客觀原因。當我們心生怨氣的時候,基本上是從客觀上找原因,“怨天、怨地、怨爹孃”,而較少去檢視自己的內心。經常心生怨憤的人,其實正說明他並沒有付出過真愛。也許有人會反問,難道那位歌女不應該恨那個“負心人”嗎?我說,應該也不應該。因為愛和公正是兩個不同層次、不同境界的事物。從公正的角度說,她有理由怨,也應該罵。從愛的內涵來認識,就不應該。因為愛不是交換,也就不一定對等。愛上一個人,當下就得到快樂,就希望他更好。當然,如果得到了共鳴與回應,則更快樂,沒有回應也不會失落。愛是永遠都不可能要來的,也不是可以“投資”換來的,更不可能“怨”來。那位歌女,有些怨氣也沒有什麼錯,只是不要把自己想得多麼崇高,也別覺得自己有了多大的“虧損”,這樣,才可能還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心態,進而做出一個準確的定位,找到生存的出路,開啟生命的通道。愛是直接利人、間接利己的,寬恕別人也是給自己新的機會,而一味哀怨除了必然傷害自己以外,並沒有多少益處。

公正的“準愛”,是生存層面的需要,而真愛是幸福層面的需要。沒有公正,社會則混亂;沒有愛,人就降低到了動物的層面。真愛是和理性相關聯的。愛是理性孕育的結果,是一次質變,是一種覺悟。人一旦覺悟,內心就寧靜充盈而富有力量,才會享受到愛的快樂。

沒有愛的理性不可能高尚,沒有理性的愛可能並不真實,這是一條愛的情感定律。

從“9·11”來認識恐懼(1)

恐懼情緒是人類和動物共有的一種原始情緒之一。它是指個體在面臨並企圖擺脫某種危險情境而又覺得無力擺脫時,產生的一種情緒反應。有時候,可能危險並不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