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國三代王墓
盜墓賊盜墓材僅僅是盜墓動機裡的一小部分,多是盜墓小賊所為,所盜物件也多是一般的民冢,沒有多少金銀珠寶隨葬。絕大多數情況下,盜墓賊看上的還是隨葬寶物。
孫權盜墓就是這樣,並非僅僅是“借木料”,貪圖財寶才是他的最大目的。當時,曹操、董卓這些漢末英雄,也兼職盜墓,透過盜墓籌軍餉、軍需。身處當時社會大環境下的孫權也一樣,不忘“摸金”,給吳國和孫家積累鉅額財富。
史載,長沙之地被東吳佔領後,孫權確實曾仿照過曹操的做法,令人在此盜掘過王侯貴族的墓葬,獲取奇珍異寶。而有文字記載的一起是他曾成功盜掘了第三代南越王——明王嬰齊墓。
南越國以今天廣州為中心,領地是南嶺的珠江流域廣大地區,包括南海都是越國的地盤,自古就是古代百越民族的聚居地,人們以捕撈、漁獵和種植水稻為生,當時屬於農耕農業社會經濟形態,南越人創造了頗具特色的南越文化。
古今帝王第一盜——東吳大帝孫權(8)
但第一代南越國國王卻不是當地的土著越人,而是中原人趙佗。
據《漢書·南粵·趙佗傳》(卷九十五)記載,趙佗原是戰國時趙國的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縣)人,青年時代隨秦軍出征,英勇善戰。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suī)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領50萬大軍前去平定嶺南。但屠睢濫殺無辜,遭越人頑強抵抗,被當地人殺死。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囂為主將,和趙佗一起,再次前往征討,經過四年努力,於公元前214年完成平定嶺南的大業。二人在平定嶺南的戰役中屢立戰功,後來,秦始皇任命任囂為新設立的南海郡最高軍政長官——郡尉,郡治設在番禺(今廣州);趙佗則任南海郡龍川縣令。
● 西漢禁止向南越國售母牲
秦始皇死後,中原地區反秦起義四起,其時任囂生了大病,但中原形勢突變讓任囂十分著急,急召趙佗到病榻前,告訴了他項羽、劉邦、 陳勝、吳廣一班豪傑已反秦,並相繼擁兵自立。任囂囑趙佗派兵斷絕軍事要道,做好準備,南越北依山險,南接大海,東西幾千裡,完全可以單獨立國,並確認趙佗為他將來的接班人。
誰知任囂命不該當國王,不久便病死了。趙佗接掌了南海郡。本來趙佗就有雄心大志,任囂的“立國”計劃正合其意。不久趙佗斷絕了經由五嶺通往嶺北的秦開新道,堵住了中原農民起義戰火向嶺南蔓延的趨勢,南越成了事實上的獨立王國。
就在劉邦大敗楚軍,項羽在烏江自刎之後,劉邦正在山東汜(sì)水之陽準備登基稱帝之前,趙佗率先當了“皇帝”,他宣佈建立南越國,並自立為南越武王。
南越國的建立為促進南北文化的交流,提高南越人的生產、生活水平,改變越人野蠻的風俗,比如殺首子、食人等惡習,起到了重要作用。廣州等南方城市能有今天,與當初吳芮首築長沙城一樣,趙佗也是功不可沒。
但是劉邦的大漢王朝一穩定,豈容趙佗在自己的身邊稱王稱霸?於是劉邦開始想主意,與對付當初封授的七個異姓王一樣,想搞掉南越國。劉邦先是收降其為自己的諸侯王,後是滅南越國。
趙佗並不買劉邦的賬,漢高祖十一年(前176年),劉邦派陸賈出使南越,勸趙佗歸漢,趙佗接受了劉邦賜給他的南越王印綬,臣服漢朝,南越國變成為漢朝的一個藩國,按時給當朝上貢。
劉邦死後,皇后呂雉成了漢朝事實上的女皇帝。她一改劉邦對南越國的安撫手段,使得雙方關係惡化。漢朝中央政權對其實行經濟封鎖政策,禁止南越邊境上的關市買賣鐵製農田,就如美國今天禁止向他國出售尖端武器一樣,輸送到南越國的牲口,只准是公的,不準是母的,目的是破壞南越的生產。
趙佗見情況不對勁,便在三次派臣上書謝罪,要求解禁無效的情況下,發動了戰爭。他首先向進入南越國的門戶——吳芮的長沙國發難,理由是呂雉“*南越”,是吳芮出的壞主意。
小小的長沙國哪是南越國的對手,很快便被收拾掉了幾個縣。同時,趙佗再次宣佈南越國獨立,尊稱“南越武帝”,開始與呂雉平起平坐。呂雉這個心狠手辣的女人自然咽不下這口氣,派兵前去攻打。上面推測的吳芮可能在徵巢南越國途中死去,依據的就是這段歷史。
首批前去*的是隆慮侯周灶,他帶著10萬人馬進入南越。但因為北方士兵水土不服,不適應南越一帶炎熱和潮溼的氣候,加上山林瘴氣,瘟疫流行,士兵紛紛倒下。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