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人的兵器和十萬石糧食也不是個小數目了,能夠敲到這些也算是意外的收穫了。更何況出不出兵,出兵後出不出力,主動全然在他,這些物資幾乎是白得的。
“好!”鄭南雨猶豫了好一會,終於重重地點頭應諾。當然,他心裡也有著自己的小算盤,他說的可是出兵之日,只要說得趙長河出了兵,便必會令洛陽形勢有所緩解。至於那些物資嘛,到時還愁找不到藉口嗎?
就這樣,各自心懷鬼胎的鄭、趙二家正式結盟。結盟的第二天,趙長河便調集六萬大軍開赴河東,目睹這一切自認為得逞的鄭南雨卻不知道,他這一紙盟約引來的卻是一隻惡狼。當然,這隻惡狼也同樣不知道,就在此時,一頭猛虎也在時刻關注著他的行動。螳螂捕蟬,笑到最後的才笑得最好。
第七卷 第一百一十八章 決戰洛陽·十二
州安平刺史府
後堂的小園子裡,一株需要四五人才能合抱的大樹拔地而去,濃密的枝葉遮蓋了數畝大小的地面。一身便服的張識文在樹下舒展著筋骨,藉以消除疲勞的同時,也享受著難得的陰涼。此時已近五月中旬,剛剛進入初夏的交州卻已經炎熱無比。張識文每天幾乎都要花上近四個時辰來處理交州和荊州的緊要公文,身體的狀況日趨惡劣。楊誠再三勸告並派兩名侍衛提醒督促下,這才在每天抽出半個時辰活動活動,以保持足夠的精力。
自從隨楊誠到了交州後,張識文幾乎便沒有輕閒過。特別是在荊州也被劃歸楊誠管轄後,兩州政務幾乎全壓在他一個人的肩上。雖然經過數年的發展,交州的官員體系已經日漸變得有效而廉潔,但需要操心的地方仍然不少。特別荊州方面,幾乎分去了張識文大半的精力,官員的安排、地方的安撫、百姓民生……各方面也只能算得上初上正軌,要想真正放手,恐怕還需要數年之功。再加上楊誠此時已升至招討大將軍,一待朝廷局勢穩定後,他的荊州刺史必然就不能再兼任了,到時荊州會有誰來主持,還是個未知之數。為了趕在朝廷新任命刺史之前,替荊州打下牢固的基礎,以便能讓荊州保持目前的勢頭不斷發展,張識文這段時間可沒少花功夫。
“大人,你幾天沒休息了,今天就不會客了吧。”一名侍衛端來水盆。將毛巾遞給剛剛活動完的張識文,看到他略顯蒼白地臉,一臉關切地勸道。當初在涼州為官時,張識文便經常與百姓接觸、溝通。來到交州後,更成了定例。除非實在太忙,否則他每天都要抽出半個時辰,用來專門會見百姓,聽取意見、瞭解民生。
張識文擦了擦汗,微有些氣喘地說道:“沒事,會客對我來說就和休息差不多了。再說別人等了一天了,就這麼說取消就取消,總歸不大好。對了,今天有多少人登記求見了?”現在交州百姓來見他的已經不多了。大家都知道張識文是個大忙人,若不是難以解決的問題,便也不忍來打擾。倒是這段時間遷入交州的百姓,雖然有著各級官員地宣傳,不過到底是見過交州最高官員才能踏實一點。尤其是一些舉族遷來的大族,更是必然會來拜見。
“只有七個,其中五個是從荊北和關中遷來的大戶,已經等了好一會兒了,備了些禮物,不過已經被我們擋在了外面;一個自稱是關中來的商人。領頭的居然是個十三四歲的小孩子,說是久慕大人風采,特來一見。另外軍械營主管程大人剛才派人來了一趟。說是等大人有空了,傳個話,他要親自來拜會您。大人處理完公務時屬下便派人去通知了,恐怕一會就會來。”一名親隨遞上記錄薄,恭敬地回道。
“老程找我幹什麼?”張識文自語道,看了看詳細的記錄。邁步向會客的偏廳走去。他最感興趣的便是這些外地遷來的大戶。雖然這些人來地目的無非是為了套套交情。而他卻可以藉此收集各地資訊。這些大戶在原住地也算得上有名望和實力的,舉家遷來的少。多是派部份族人前來,最近中原兵荒馬亂,交州算得上是最穩定的地方他,自然就成了他們轉移家產的最佳去處。這樣一來,即使是遭遇戰火,也還能保住一定的元氣,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這些大戶既然要在交州置辦產業,當然得和交州的官府搞好關係。張識文字來就主張多吸納這樣的大戶,一來可以增加交州地人口,二來也可以引來更多的財富。當然,更重要的是藉此將這些大戶在原住地地影響,進一步擴大交州在各地的商貿交易和情報收信。數月之間,張識文便借這些大戶的力量,將商會與諜探的勢力延伸到十幾個郡縣之中,雖然現在還並不能見到多大的效益,不過隨著時間推移,其影響也勢必會越來越大。
倒是老程這人一向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