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之責,只率本部隨陸遜之部前行。陸遜身後有幾個行家看著,更是打起十二分的小心。
不過行軍正確的策略都是明紀律,重訊息,再由統領根據形勢隨機而變。加個太史慈強援後,陸遜不改謹慎的作風,甚至加派遊騎前哨的數量,防備對方路上再來偷襲。
一路上風平浪靜,不要說狙擊,就連山越的影子都難看到。
若不是檢視到沿路的馬糞蹄痕,知道山越正向東方撤退,眾人根本難想前方會有大批的山越出沒。
賊兵聲勢浩大又是狡詐,陸遜暗想凡戰者,都是以正合,以奇勝,如今對方雖是神鬼莫測,但我等只要穩妥行軍推近,和他們正面交鋒,有太史將軍奇兵幫手,對戰山越不難……
他知道太史慈跟隨孫策多年,馬上步下都是精熟,太史慈所率的鐵騎更是跟隨太史慈多年,若論作戰能力,絕對遠勝尋常騎兵,甚至比起丹陽青巾也不遜色。
丹陽騎兵並非丹陽青巾。
陸遜知道丹陽青巾本是孫堅手下四杆槍的頭杆槍程普所訓,眼下正被孫權親自統領,肯定不可能來江乘平叛。
但有媲美丹陽青巾的太史鐵騎,己方實力遽增,雖不過千餘騎兵,但絕對不怵山越萬人。
不過山越突然撤退,倒讓陸遜很是奇怪。
他和太史慈、單飛等人商議此事時,徐元、傅嬰認為山越撤兵可能是因為知道丹陽來援,要聚兵一處再和他們一決死戰。
陸遜暗想若真如此反倒不錯。
伏擊他們的山越實力彪悍,但陸遜不信作亂的全部山越都是這般犀利,如果真的那樣,那山越早就橫行江東,怎會被孫家打得縮入山中?
太史慈最是乾淨利索——他們既然作亂,追到天邊也要絞殺匪首,平定山越!
天邊還遠,但江邊已近,甚至海邊都是不遠。
江乘本近長江出海口,眾人等再出丘陵時,眼看距離江乘不過數十里的光景,前方遊騎回報:“啟稟幾位大人,江乘之西,有大批山越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