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意為了妻子的無理取鬧甘拜下風,使父母成為拒絕往來戶。二來,我嫂子好勝爭強,她嫉妒我父母親,卻又喜歡利用父親的官階驕其親友。
整個事情就這麼不明不白地拖延下去。最後忍無可忍的是我這個多管閒事的“旁觀者”——小姑。我嫂子目中無人到公然在我面前批評謾罵我的父母的地步。她只要和我一通電話就抱怨個沒完,我氣得大罵她沒有良心、不知好歹。這下她“名正言順”地對我哥哥呼天搶地,說我們全家聯合起來欺負她,當著她十二歲的兒子面前吞安眠藥,哭哭啼啼對她年幼不懂事的兒子說:“你的爺爺、奶奶,還有姑姑要逼媽媽死!”兒子搶下安眠藥衝進抽水馬桶,同時責怪父親欺負媽媽……
葉曼女士,您能忍受這種事嗎?我對哥哥說,我要把事情真相一五一十地對父母說清楚,勸他們對兒媳婦死了心。我哥哥求我不能讓父母知道,他已經夠為難了,父母若知道了氣出病來,他更不能做人,而且愧對雙親。並說這是他的事,叫我少管閒事。我父母受的委屈和侮辱,對我來說是閒事嗎?您說我能不管嗎?該怎麼管呢?
多管閒事的小姑上
多管閒事的小姑:
你是多管閒事了。你哥哥處理此事是對的,只能委曲求全。須知如你嫂嫂這型別的人,並不在少數。你的父母能夠將就、你的哥哥能夠忍耐、你又何必多操心呢?假如他們真鬧得離了婚,或者嫂嫂在激動之下,做出了不近人情的事,你將何以自處?你們全家將何以善後?即使她是在威脅,可是你不想想無辜的孩子,只是為了大人的愚蠢,而遭受難以彌補的痛苦,豈不可憐?
我可以瞭解你很氣惱,好在你的父母還有你,並非走投無路,以後儘量縮短住在哥哥那裡的時間,彼此少煩惱,只要不鬧得人仰馬翻,彼此能維持表面的和氣,也就算了。
也在接到你的信的同時,收到另一位美國讀者的信,也談的是婆媳問題。從前的婆婆太兇,現在則是媳婦不懂事的居多數,夾在當中受罪的是兒子,若不寵妻滅母,便會導致夫妻反目。所以懂得愛兒女的父母,應該對媳婦隨順而遠之。懂得愛丈夫便會對婆婆曲意承歡之。問題是懂得愛的人太少,自私自利、意氣用事的人太多,於是原不應有的煩惱痛苦,日積月累,使得一家人老少不得安寧。
這些女孩子的母親,難道不曾教導過女兒結婚以後該如何和睦處室之道嗎?
自古以來我們是以孝治天下的,連提倡孝道也被新加坡的李光耀搶先了。
葉曼答
處大家庭之道
葉曼女士:
我想請教你的不是夫妻間的問題,而是在一個大家庭裡做媳婦的問題。我先生有五個兄弟,他行三,雖然都不住在一起,但是住處相隔不遠。他們家庭很舊派,規定每天都須回到公婆處請安。到了星期天,五個妯娌要輪流回到公婆家,為公婆和五兄弟大大小小一家二十餘口人做一頓中飯。平時也需不時煮些菜餚孝敬公婆。於是大家在比賽誰最能幹、誰最孝順中,常常彼此嫉妒,說些是非,惹出很多閒氣。年復一年,相聚時不但無歡樂,反而有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的情形,請問妯娌間應該如何相處?如果孝順公婆的看法與方法不同,應該如何協調?
←虹←橋←書←吧←。
第37節:第三輯一件是非兩個標準(16)
品文敬上
品文女士:
不用說妯娌間彼此嫉妒,甚至親姊妹間都會彼此較勁道、賽優劣,見個高低。有時兄弟間因為各人成就不同,會生出自尊自卑的情緒,而引致手足失和。
待人之道,和為貴。和之道,是盡其能行可行而行於中道。不要爭強鬥勝,是和的原則。不諂媚逢迎,是消除嫉妒的辦法。但是責任和禮數卻必須周到。利害關頭,不要貪小利而忘大義。事到臨頭,義無反顧,只好一肩承當。但是又必須記住煩惱皆因強出頭,其中的差別,只在你是否有此能力,有此責任,有無私心而區分。是非只因多開口,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見他人有不是處,寧可單獨向她婉言規勸,絕不可在她背後加以臧否。必須記住,對人的惡評,遲早絕對都會傳入對方耳中。
假如能夠在行為和言語中記住上面幾個原則,豈止可以處理家庭妯娌,也是一切處事做人之道。
孝順公婆,和孝順父母略有出入,在孝順之外,還要加上“敬”字。我們在父母面前可以撒嬌耍賴,贏得父母歡心。在公婆面前,便須略加收斂,否則便被視為撒野了。但是也不可裝出一副小媳婦狀或卑職狀,總之需要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