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2000…3000元,在消費頗高的上海灘,怎麼能買得起這麼幾乎稱得上昂貴的消費品呢?信用卡自然是他們的好幫手。她們會提前刷卡消費半年的薪水,去專賣店買一個路易·威登的包,然後拎著這個包去擠公共汽車、搭地鐵,或是走路上下班。
對於生活在上海的外國人來說,他們理解不了這樣的故事。 在他們眼中,買得起路易·威登的人,應該是有房、有車的富豪,有專門的司機接送。
一位朋友說起上海人對奢侈品的熱衷,“多多少少都出於一點虛榮心。上海的女孩子喜歡攀比,一個辦公室的人會非常注意誰穿了件新衣服,衣服是什麼牌子的。另外,上海女孩天生喜歡比較奢華、考究的東西,所以她們會省吃儉用為自己買名牌。”
如果一種行為不是個別行為,而是一種社會現象,那麼其後面很可能有整個社會或者階層的價值觀支援。過度消費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可能反映了某種社會思潮。但是這裡必須有一個前提,即這是主觀上的過度消費。
如果從這個層次上來理解過度消費,也許我們可以理解更加深刻。在“勒緊褲帶”“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年代,也許理性的消費支出佔總收入的百分之四十。而現在理性的消費支出和儲蓄可能是###開。而美國居民的消費比例比中國居民的消費比例還要高。這種差異,不是理性程度上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是價值觀的差異。
推動過度消費的動力,除了人們心理因素之外,社會力量也是不可忽視的。銀行、工商、企業、商場等等單位幾乎把推動消費作為頭等大事,他們希望每一個消費者都投身到新消費運動中來,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全面參與新消費運動的滌盪和洗禮,積極承擔起消費者的社會責任,倡導科學、和諧、品質、情趣和理性的新消費觀念,為全社會樹立起科學消費、理性消費、文明消費的新風尚而積極努力。但是,在消費條件不夠的狀況下,是很難做到以上科學消費觀的,及至的後果也許是非理性的過度消費。如果人是完全純粹的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就不會有人搶劫、殺人、吸毒、販毒等等。所以人不是純粹的理性人,似乎還有那麼些“血性衝動”隱藏在人們心靈深處。
在有人提倡積極消費的同時,也有些國家因為信用卡透支太厲害,提出控制過度消費,法國就是最典型的一例。在法國,有一種有意自我嘲弄的民間諺語是這樣說的:“我們沒有石油,但是我們有頭腦”。理性的消費,在任何時代、任何國家應該都是提倡的。一個理性人本來不應該過度消費,但那些隱藏在人們心靈深處的“血性衝動”常常作怪,所以說非理性是過度消費的基礎。
歸根結底,卡奴的形成在於過度消費。而過度消費不僅僅是一個行為方面的問題,還包括環境影響,心理觀念、市場引導等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卡奴的形成也是由於社會、心理等多方面造成的。
卡奴是怎麼刷成的(1)
第三章 從卡主到卡奴
第二節 卡奴是怎麼刷成的
目前國內中老年人已經無法接受使用信用卡的消費習慣,信用卡的主要使用者還是集中在年輕人,同時, 35%的信用卡使用者集中在上海、廣州、深圳、北京四個大城市。銀行的大力推廣及信用卡市場的集中性使很多人手裡都有不止1張信用卡。 據央行統計,截至2005年9月,我國銀行卡髮卡機構達190多家,國內銀行卡髮卡總量從2001年底的億張,增加到2007年的9億張。國內持卡消費金額從2001年的1280億元,上升到2004年的近6000億元,增長了將近4倍。2005年,迅速擴充套件的信用卡市場已經成為中國各大銀行零售信貸中增長最快的業務,截至年底國內信用卡透支餘額將近150億元人民幣,比2004年同期增長50%。2007年,我國信用卡髮卡量達到9;026萬張。
上海某調查機構對上海市內信用卡使用者開展的調查顯示,有的人承認自己每月薪水用到1元不剩,是典型的“月光族”。並且由於對消費、收入以及負債不能很好的調節,有%的人擔心自己會因為過度消費而步入“卡奴”行列。
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新生代一族中的“卡奴”會愈來愈多,甚至會呈現出幾何增長的態勢。年輕人本來就容易衝動型消費,喜歡時髦的東西。美國的以債養債的境況,更是不堪負重。據調查,美國的實物經濟不到20萬億美元,但是它的衍生產品達到500多萬億美元。今天的次貸危機顯然是美國錯誤貨幣政策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