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下和西安或務農或經商。
第一節東大村北門的張家(4)
在張家小兄弟幾個中,張靈甫從小讀書就顯露出頗高的天分。一上私塾,他的興趣就開始轉移到課本上來,玩鬧的野性收斂了不少。那個時候他年紀還小,四書五經讀得半通不懂,卻能過目成誦,還特別喜歡課本上密密麻麻的蠅頭小字,散課之後,他有事沒事就會掏出筆墨紙硯來,按照六先生的教法,在白紙上依樣畫葫蘆,一畫就是大半天,頗有定力,連院子外面其他孩童的嬉鬧,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對他具有吸引力了。大人們都說,鍾麟讀書之後像是變了一個人,從頑童變成了書童。六先生更是喜歡張靈甫讀書的聰穎和這股子執著認真的勁頭,直說儒子可教也。
既然有可造之資,張鴻恩就決定不妨讓二兒子再多讀幾年書,在張靈甫讀完私塾大約十歲的時候,他把兒子送進了長安縣高小。說是縣高小,因為西安的半個城也屬於長安縣管轄,其實學校就在西安城裡。城裡的小學與鄉村的私塾大不相同,當時西學東漸,高等小學堂比村裡的私塾新派得多了,校園課室像模像樣,學習的科目除了背古文打算盤,老師還教授一些新鮮的科學知識,好學的小學生張靈甫既新奇又有趣,每天上學讀書就更加興致勃勃了,他的學業也越來越出色,還曾經在全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