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3 / 4)

小說:朝鮮戰爭 作者:津鴻一瞥

9軍成功地肅清橫城——原州地區之敵便是明證。這兩座城市基本上位於半島東、西海岸之間的正中位置,在漢江以北,地處對溝通南北交通起重要作用的主要公路線與鐵路線。第9軍沿楊平——胡津一線發起了進攻。七天時間內,估計在這一地區打死五千名中國人,我們牢牢地控制了這一地區。

這次重新採取的攻勢有一個特點,就是南朝鮮軍隊的作戰技能有了很大提高,其中有些南朝鮮分隊在作戰上可以同第8集團軍的任何部隊婉美。南朝鮮軍隊得力的指揮人員仍然非常缺乏,我們後來不得不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但是,那些指揮得當的南朝鮮部隊總能取得顯著的戰果。在“撕裂者行動”(一九五一年三月七日開始實施)期間,南朝鮮第2團第1營殲滅敵軍一個營,自己則無一傷亡。該營一支巡邏隊發現第l連的前方集結著敵人部隊。

營長李洪順少校遂命令首先發起突然襲擊,爾後實施兩翼包圍。第l連由正面實施攻擊,第2連和第3連分別由左、右兩翼發起攻擊。敵軍發覺上述行動後企圖撤退。於是,李少校命令立即發起攻擊。這次進攻速度之快,就連南朝鮮部隊本身都感到不勝驚訝。他們頑強地向前推進,毫不留情地將敵人掃倒在地,自己無一傷亡。戰鬥結束之後,戰場上躺下了二百三十一具敵軍屍體,此外,第1營還繳獲大批完好的裝備,其中有四門火炮和七門迫擊炮。

儘管後來有不少是小部隊行動,而且,推進時往往是一點一點地向前挪動,但是,部隊還是又打了不少引人注目的勝仗。三月中旬,第8集團軍在漢城以東出敵不意地渡過了寬闊的漢江,並奪取了一座瞰制著漢城地區之敵主要補給線與交通線的、南北走向的山嶺。這次作戰行動的計劃是由我親自擬製並命令付諸實施的,而且,在開始實施這一行動時,我還親臨現場加以監督。最初,我在地面上與美第25師所屬先頭步兵分隊待在一起,後來,則乘坐我的L—19型輕型座機進行監督。象以往一樣,飛機照例由勇敢而不知疲倦的麥克·林奇駕駛。

當我們的步兵艱難地沿北漢江河谷向前推進時,麥克和我在天上忽高忽低地飛行,最後,總算在平坦、乾涸的礫石河灘上發現了一個合適的地點,降下了飛機。於是,我走下飛機,來到這次進攻的先頭部隊士兵中間。這樣做,總是使我從心底感到愉快,而且,我認為,這還會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因為,當作戰不順利的時候,他們總是願意“老頭子”能前來同他們待在一起。這樣做還可以使我有機會分析作戰的進展情況,直接瞭解到我能夠幫部隊做些什麼事情。

這次作戰行動很快便取得了徹底勝利,幾乎無一人傷亡。我們達成了預定的目標(前一個夜晚,我曾向聚集在一起的隨軍記者扼要地介紹過這一目標):在敵人心臟,其實就是在敵司令的頭上,插上一把匕首,迫使其作出兩種選擇,要麼在極為不利的條件下(因為我們控制了制高點)對我發起進攻,要麼放棄南朝鮮首都。三月十四日,南朝鮮第1師的一支巡邏隊奉命由西面越過漢江,查明漢城的防禦情況。這支巡邏隊向北走出好幾英里遠才遭到敵人射擊。

那天夜間,另有一支巡邏隊偵察了漢城的外圍防禦工事,結果發覺,這些工事幾乎完全被放棄。三月十五日上午,第8集團軍開進漢城,重新在這座瘡痍滿目的古城上空升起了大韓民國的國旗。城裡剩下的居民衣著檻褸,飢腸轆轆,疾病纏身而且慌恐不安,他們在那裡歡迎我們。這些人也許有二十萬左右,而漢城的人口原先卻是一百五十萬。商業區因空襲和炮擊而遭到毀壞,所有的電燈都不復存在,電線杆傾倒在地,電線則在搖曳不定,有軌電車早已停止執行。可是,不到兩個星期,一個新的市政府便宣告成立,這座城市又充滿了生機。(艾森豪威爾將軍在其《受命變革》一書中說,漢城是在詹姆斯·範弗裡特將軍擔任第8集團軍司令之後收復的。這種說法與事實不符。在我們收復漢城一個多月之後,範弗裡特將軍才接替指揮職務,而且,漢城收復後一直掌握在我們手中。)然而,“撕裂者行動”的目的不僅在於收復首都或者佔領新的地區。其主要目的在於俘虜和消滅敵軍有生力量,繳獲和摧毀其武器裝備。從這種意義上講,這次作戰沒有獲得完全成功,因為,敵軍迅速向北撤退時只實施了阻滯戰鬥。天氣和地形給我們造成的困難比敵軍行動造成的困難還要大,特別是在中部地區,那裡的山峰直插雲雷,陡峭的山坡則直落幾乎連大車也無法透過的峽谷。對敵人高踞於荒涼山頭上的堅固工事,我們不得不加以包圍併發起衝鋒攻佔之。

春季消融的冰雪和雨水使公路變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