絢麗多彩的藏品時,看到當時各族人民所表現出來的創造力量,看到當時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必然會激發人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激起振興中華的鬥志。”
民間收藏同國家收藏一樣,其目的都是為了保護和利用。因此,收藏和鑑賞是分不開的,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絡。呂濟民指出:“藝術品作假,歷朝歷代都有,而且經濟和文化繁榮時期假貨越多,因為有人買,有人收藏。現代作偽技術不斷提高,偽器幾可亂真,因而鑑賞這門學問需要大力普及和發展。”
民間收藏現在已經成為收藏界的主力軍。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文物藝術品收藏已不再是簡單的對文物欣賞和喜愛,而被融入了現代商業成分。呂濟民明確指出:“‘經營文物’是透過對文物價值的開發而充分發揮文物的作用。任何事物只有發揮出效益,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他認為文物不再秘而不宣,不再“孤芳自賞”,社會上一些傳世文物透過合法的公開交易進入流通,使文物的價值充分得到了體現。
有識之士甚至稱:“收藏古玩是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不僅各類介紹收藏的書籍、雜誌、報紙訂數一路上揚,網上的收藏類網站點選率日見人多,就連央視2套節目的“鑑寶”、上海東方電視臺的“我家有寶”、江蘇電視臺的“家有寶物”等專題欄目也成了道上人每日不可缺少的必修課,還有小說《古街》、電視劇《古玩蟲》、《五月槐花香》等紛紛殺出,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這些都為收藏熱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呂濟民強調:“文物市場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應制訂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文物市場的管理。”他認為,廣大的民間收藏愛好乾對收藏品的受護和儲存可謂費盡了心血,長年累月,辛苦操勞,為儲存文物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他們的貢獻和功績還沒有被人們充分認識到,還有人認為民間收藏文物對保護不利,甚至會促使文物的消失。其實,民間收藏者對收藏品的保護不亞於國家收藏單位專業人員的敬業精神。他們廢寢忘食,樂而忘憂,幾十年如一日,就是為了使文物能長期儲存”。
呂濟民直言不諱:“像散沙一樣無處不在的各種文物,僅靠國家文物部門收藏儲存,那是非常不夠的。文物收藏儲存不能光靠國家操作,民間收藏者的觸角是無所不至的,其力量也是無窮無盡。”他說,國家收藏與民間收藏結合起來,相輔相成,才是保護文物避免消失的正確途徑。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呂濟民:閱盡滄桑不失儒雅高潔的文博泰斗(6)
一般說來,國家博物館收藏文物可靠,條件好,力量強,安全有保障。但是如果認識有錯或處置不當,也會造成不應有的損失。呂濟民所親歷的一件事讓他十分痛心:“1977年我在故宮慈寧宮見到在拆毀‘八旗甲冑’,拆毀後只上交‘銅釘’,其餘自行銷燬。我看到拆毀的‘八旗甲冑’是檢閱儀仗隊的禮服,不是實戰用品。甲以棉布為裡,以綢為面,飾以銅釘;胄為牛皮製成,盔內為木質。當時究竟銷燬了多少,不得而知,從參與拆毀的人數看(一人分幾套),可能有幾百套之多。這些盔甲雖非實戰用品,但在製作上與真盔甲無異,近距離都分辨不清。”後來,呂濟民找資料得知,這些盔甲是乾隆十二年(1747年)清宮廷畫家金昆等繪,由杭州織造兩次製作數萬套,除大閱時穿用外,平時不用,貯於紫禁城西華門城樓內。“清代八旗分鑲黃、正黃、正白上三旗與鑲白、正紅、鑲紅、正藍、鑲藍下五旗。實際上清代八旗制度,不僅在滿人中設定,後為擴大軍事實力與籠絡人心,又設有蒙古八旗與漢軍八旗。參加大閱的八旗官兵,實則為滿蒙漢二下四旗,人數多達數萬。當年,銷燬的理由是‘處理非文物’(假的)。這是我見到的難以忘記的痛心事情,類似這樣的珍貴文物,如果在民間收藏者手中,絕不會是這樣的歸宿”。
呂濟民指出,民間收藏文物應置國家統一政策法規的指導、監管之下,與時俱進,致力於滿足人民的鑑賞要求,增進人民的文化素質。他說,現代民間收藏並非是以前簡單的獵奇和玩古董,應該是對收藏品的收集、保護、利用和交流。“目前,文物市場仍處於成長髮展階段,政府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透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文物市場的宏觀管理”。
在這位資深博物館專家的會客廳裡,只見各種木雕、石雕、景泰藍、陶器、瓷器、唐三彩等收藏品十分惹人注目。記者細看這些藏品時,呂濟民道破天機,所有這些都是贗品,或是近年自購的一些小工藝品,沒有一件是可稱為文物的物件。讓記者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