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他們要廣播;很快,這個稿子給了《延河雜誌》,就在《延河雜誌》發表了,《回延安》這首詩一時傳遍大江南北。
“心口呀莫要這麼厲害的跳,
灰塵呀莫把我眼睛擋住了……
手抓黃土我不放,緊緊兒貼在心窩上
……千聲萬聲呼喚你,
———母親延安就在這裡!”
語言樸實無華,感情卻真摯動人———《回延安》曾經是那個火紅時代的強音,感染過千千萬萬讀者。在這首詩裡,詩人賀敬之酣暢地抒發自己對延安母親熾熱的赤子情,這首詩也是詩人在中國的現代詩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1982年冬,賀敬之第二次回延安。“當時,黨的十二大開過不久,為落實十二大精神,我作為###副部長到西安參加西北5省文藝工作座談會。會後,我順訪了延安。”返回北京的路上,詩人創作了自己的新古體詩《登延安清涼山》:“我心久印月,萬里千迴腸。劫後定痂水,一飲更清涼。”(作者注:詩中“印月”、“清涼”系雙關,延安有清涼山、月兒井,井上建有印月亭)
2001年5月,76歲的賀敬之又一次踏上了回延安的行程。他重上寶塔山,尋訪夢中的母校,走進毛澤東主席當年發表《講話》的楊家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