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左侍郎。
兵部右侍郎,是兵部副部長,都察院右都御史,是二品正部級,也就是說,在一天之內,布衣袁崇煥就變成了正部級副部長。
袁部長明顯沒緩過勁來,在家呆了幾個月,啥事都沒幹,卻又等來了第二道任職令。
這一次,他的職務變成了兵部尚書,督師薊遼。
明代有史以來,最不可思議的任職令誕生了。
因為兵部尚書,督師薊遼,是一個很大的官,很大。
所謂兵部尚書就是國防部部長,很牛,但最牛的官職,是後四個字——督師薊遼。
我之前曾經說過,明代的地方官,最大的是布政使、按察使和指揮使,為防互相扯皮,由中央下派特派員統一管理,即為巡撫。
鑑於後期經營不善,巡撫只管一個地方,也擺不平,就派高階特派員管理巡撫,即為總督。
到了天啟崇禎,局勢太亂,連總督都搞不定了,就派特級特派員,比總督還大,即為督師。
換句話說,督師是明代除皇帝外,管轄地方權力最大的官員。
而要當巡撫、總督、督師的條件,也是不同的。
要當巡撫,至少混到都察院僉都御史(四品正廳級)或是六部侍郎(副部級),才有資格。
而擔任總督的,一般都是都察院都御史(二品部級),或是六部尚書(部長)。
明代最高階別的幹部,就是部級,所以能當上督師的,只剩下一種人——內閣大學士。
比如之前的孫承宗,後來的楊嗣昌,都是大學士督師。
袁崇煥例外。
就在幾個月前,他還只是袁百姓,幾月後,他就成了袁尚書,還破格當上了督師,而袁督師的管轄範圍包括薊州、遼東、登州、天津、萊州等地,換句話說,袁督師手下,有五六個巡撫。
任職令同時告知,立刻啟程,趕到京城,皇帝急著見你。
崇禎確實急著見袁崇煥,因為此時的遼東,已經出現了一個更為強大的敵人。
自從被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