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的內容,讓皇太極極為震驚:
“錦州被圍,但我已調集水師援軍以及山海關、宣府等地軍隊,全部至寧遠集結,蒙古援軍也即將到來,合計七萬餘人,耐心等待,必可裡應外合,擊破包圍。”
至此,皇太極終於知道了袁崇煥的戰略,確切地說,是詭計。
錦州被圍,援軍就這麼多,所以只能忽悠,但遼東總共就這麼多人,大家心知肚明,所以忽悠必須從外地著手,什麼宣府兵、蒙古兵等等,你說多少就多少,在這點上,袁崇煥幹得相當好,因為皇太極信了。
五月十七日,他更改了部署。
三分之一的後金軍撤除包圍,在外城駐防,因為據“可靠情報”,來自全國四面八方(蒙古、宣府等)的援軍,過幾天就到。
六萬人都沒戲,剩下這四萬就可以休息了,在明軍的大炮面前,後金軍除了屍體,沒有任何收穫。
第二天,皇太極再次停止了進攻。
他又寫了封信,用箭射入錦州,再次勸降。
對於他的這一舉動,我也無語,明知不可能的事,還要幾次三番去做,且樂此不疲,到底什麼心態,實在難以理解。
估計城內的趙率教也被他搞煩了,原本還出來罵幾嗓子,現在也不動彈了,連忽悠都懶得忽悠他。
五月十九日,皇太極確信,自己上當了。
很明顯,除了三天前和莽古爾泰交戰的那撥人外,再也沒有任何援兵。
但問題是,錦州還是攻不下來,即使皇太極寫信寫到手軟,射箭射到眼花,還是攻不下來。
這樣的失敗是不能被接受的,所以皇太極決定,改變計劃,攻擊第二目標。
但在此之前,他打算再試一次。
五月二十日,後金軍發動了最後的猛攻。
在這幾天裡,日程是大致相同的,進攻,大炮,點火,轟隆,死人,撤走,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