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明,汪老闆確實是很有誠意的,他不但親自前來,還帶來了幾個日本諸侯,卻吃了閉門羹,實在很沒有面子。
胡宗憲失算了,一貫耍詐的他沒有想到,汪直竟然如此實誠,慌亂之下,他立刻再次派出使者,表示歉意,希望汪直上岸談判。
但被傷了自尊的汪直不肯同意了,他表示雙方已經失去信任,自己不會上岸。
胡宗憲十分頭疼,思索良久終於想出一招,他找來了汪直的兒子(親生,非義子,軟禁於金華),讓他給自己老爹寫信,催他快點上岸談判,並且暗示,如果不乖乖就範,就要拿兒子開刀。
沒過多久,胡宗憲收到了回信,拆開一看,頓時目瞪口呆。
在信中,對於談判的事,汪直連提都沒提,只對他的兒子說了這樣一番話:
“兒子,你怎麼就笨到了這個份上?你爹在外面,你才能好吃好住,你爹要是來了,那就全家死光光了(闔門死矣)!”
胡宗憲,跟我鬥?你還太嫩!
計謀失敗了,胡宗憲清楚意識到,汪直的智商比徐海高得多,絕不在自己之下,是一個極為難纏的對手。
然而面對如此強勁的敵手,胡宗憲並未放棄,卻更加興奮起來:這場遊戲越來越有趣了。
胡宗憲相信,雖然汪直很強大,但他畢竟是人,只要是人,就有弱點,就有容易攻破的軟肋,而汪直的軟肋,就是通商入貢。
汪直畢竟是個商人,不遠萬里趕過來,也不過是想談這個問題,而與此同時,胡宗憲也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雖然汪直表示不願談判,卻始終待著不動窩。
於是,他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汪直很想談判,但礙於面子,也不信任自己,所以進退兩難。只要突破這層隔膜,引他上岸,必能將其操控於股掌之間。
但要獲取汪直的信任,談何容易?
在經過認真思考和仔細謀略之後,胡宗憲終於拿定了主意,和之前一樣,他又選中了一個人作為突破口,但不同之處在於,這一次,他有必勝的把握。
很快,汪直船上的毛海峰就收到了胡宗憲的秘信,邀請他上岸一遊。
對於胡宗憲,毛海峰一向有著強烈的好感,但他畢竟是汪直的養子,所以在收到信後,他第一時間就交給了汪直。
汪直看完信後,沉思片刻,對毛海峰下達了指令:
“你還是去吧。”
於是在汪直的指使下,毛海峰駕船上岸,看到了滿面笑容,熱情迎接的胡宗憲。
毛海峰是來辦事的,他開門見山,詢問胡宗憲請他來的目的,以及打破目前僵局的誠意。
但胡宗憲似乎不是來辦事的,他拉著毛海峰,去參加一個接風酒局,並且表示,大家都是兄弟,先不要談這些,填飽肚子再說。
在酒桌上談事是我國的光榮傳統,毛海峰高興地去了。但出乎他意料的是,胡宗憲說吃飯就真的只吃飯,啥也不談,他幾次想開口,都被胡宗憲有意無意地打斷。
天色越來越晚,酒越喝越多,胡宗憲似乎已經喝得不太清醒了,而毛海峰卻始終心神不定,他不會忘記,汪直親自交待給他任務——探聽虛實,摸清底細。
事實上,在這個酒局中,毛海峰並非唯一憂心忡忡的人,喝醉(疑似)的胡宗憲此時也非常地緊張,而從事情的後續發展看,在此之前,他應該讀過很多次三國演義——特別是書中的某一著名章節。
胡宗憲徹底喝醉了,他拉著毛海峰,表示大家都是兄弟,今晚你就不要住招待所了,一定要住到我那裡去。
毛海峰堅決推辭,胡宗憲堅持,毛海峰答應了。
拉著爛醉如泥的胡宗憲,毛海峰第一次進入了總督的臥室,他將不省人事的胡大人扶到了床上,便徑自走向了一旁的書案。因為在進來的時候他已經發現,在書桌上堆積著許多公文,而他相信,其中必定有一些是與汪直有關的。
躺在床上的胡宗憲也十分確信這一點。
很快,毛海峰就找到了他想要的那堆檔案,而一一開啟之後,他看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首先是一大摞請戰的公文,主要作者是俞大猷和盧鏜,內容不外乎痛恨倭寇,要把汪直扒皮抽筋之類,但當毛海峰翻到這堆公文的最下面時,他發現了另一封截然不同的文書。
這是一封寫給朝廷的奏疏,文中反覆為汪直說話,並表示應以和為貴,不能動武,作者是胡宗憲。
看完了這封文書,毛海峰徹底放心了,他躺到了床上,靜悄悄地平復著自己那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