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2 / 4)

“明山,我辜負了你啊!”

然後,她投入大海,追隨徐海而去。

在現代很多人看來,這種行為大致是比較缺心眼的,活著不好嗎,幹嘛要去死呢?

誠然,這是一個缺乏邏輯的選擇,正如多年前的那個時候,當海盜徐海來到她的面前,她所做出的那個選擇一樣,毫無邏輯,實在毫無邏輯可言。

從史料價值上來講,這是一段十分不靠譜的記載,換句話說,其真實性是很低的,但我依然使用了這段材料。

因為在這個故事中,我看到了一種不被風頭大勢所左右,不因榮辱富貴而變遷的情感,它才是這兩個毫無邏輯的選擇的真正原因,雖滄海橫流,惟恆然不變。

我知道它是假的,我希望它是真的。

王翠翹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在此之後,她的這段傳奇經歷被寫成一本名叫《金雲翅傳》的書,在清初極為流行,是當時的第一號暢銷書。但諸位若未看過,那也並不奇怪,因為這本書沒能與時俱進,上世紀四十年代後就沒有再版了,當年我在省圖書館找了兩天,才翻到一本比我大八十多歲的殘本,著實不易。

王翠翹就這樣漸漸消失了,似乎她從未存在過,但許多人並不知道,這位奇女子的名聲已經衝出中國,走向亞洲。在日本和韓國,王翠翹有著廣泛的知名度,而在越南,你要說你不知道王翠翹,人家會笑你沒讀過書,因為在越南的文學史上,這本《金雲翅傳》大致就相當於中國的《紅樓夢》,其能量之大可見一斑。

傳奇一生若此,似海之情永存。

安息,足矣。

據說王翠翹在臨死之前,曾對天大呼,控訴胡宗憲的背信棄義,併發出了最後的詛咒:

“胡梅林(胡宗憲號梅林),你竟敢枉殺歸降之人,天道若存,必定有報!”

所謂“殺降不祥”,所謂“天道若存,必定有報”,根據哲學原理分析,大致應歸入迷信之類,但迷信之所以被稱為迷信,是因為有人信。

當年白起不信,項羽不信,常遇春不信,胡宗憲也不信。

畢竟死於非命,畢竟失去天下,畢竟四十暴亡,畢竟……

人,畢竟是要講點道義的。

但胡宗憲似乎是不應該被指責的,無論如何,他所做的一切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國家,為了百姓,此刻的他顧不上這些,因為還有一個更為可怕的對手在等待著他。

徐海的死,對汪直而言,應該算是一個好訊息,從此以後他的競爭對手又少了一個,但對於胡宗憲而言,卻仍然任重而道遠。

因為汪直實在是太強大了,據統計,除了他的嫡系部隊外,受他控制和影響的倭寇人數多達五萬餘人,而胡宗憲手中能夠調集的全部兵力不過十餘萬人,還要防守直浙兩省,武力解決根本不可能。

但要用計謀除掉他,也是困難重重,汪直已經下海了幾十年,比徐海狡猾得多,更重要的是,胡宗憲逐漸認識到一個殘酷的現實:徐海不過是個打工的,靠個人力量奮鬥,幹掉了就沒事了,但汪直是老闆,數十年來,他兼併了幾十股勢力,且已經形成規模化經營,汪老闆當老大,群眾都聽他的話,如果殺了汪老闆,他手下的諸多頭目們將會失去控制,到時事情會更加麻煩。

所以胡宗憲得出了一個極為悲觀的結論:汪直絕不能死。

汪直不死,倭患如何平息?這是一個胡宗憲無法解決的問題,他陷入了冥思苦想,直到徐渭為他找到那個合適的答案。

“要平定倭亂,並不需要殺掉汪直,”徐渭胸有成竹地說道:“只需誘他上岸,大事必成!”

第十六章 戰爭——最後的抉擇

【一個白痴的誕生】

胡宗憲明白了徐渭的意圖,準備派出使者,請汪直前來談判,然而他沒有想到,汪直竟然不請自來了。

嘉靖三十六年(1557)十月,汪直率領數千軍隊,攜帶大量火槍火炮,突然開赴浙江沿海,並停泊於舟山岑港。

胡宗憲嚇了一跳,如此領兵來訪,必定不懷好意,當即下令加強戒備,修築堡壘,並實施了戒嚴,做好開戰的準備。

然而這一次他的判斷是錯誤的。

胡宗憲的行動大大惹惱了汪直,他派出了毛海峰,表達他的憤怒:

“我這次之所以前來,是決心履行協議,停止交戰,閣下你應該派使者遠迎,至少也應該請我吃頓飯,但現在你卻調集大軍,禁船往來,難道你是在忽悠我嗎(紿我焉)?!”

事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