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算起來,萬曆六年兩人結婚的時候,萬曆只有十四歲,到萬曆九年的時候,也才十七歲,連槍斃都沒有資格,就逼著要兒子,似乎有點不地道,但這是一般人的觀念,皇帝不是一般人,觀念自然也要超前,生兒子似乎也得比一般人急。
但旨意傳下去,被張居正擋了回來,並且表示,此令絕不可行。
不要誤會,張先生的意思並非考慮民間疾苦,不可行,是行不通。
到底是首輔大人老謀深算,據說他剛看到這道旨意,便下斷言:如按此令下達,決然無人可挑。
俗話說,一入候門深似海,何況是宮門,辛辛苦苦養大的女兒送進去,就好比黃金週的旅遊景點,丟進人堆就找不著了,誰也不樂意。那些出身名門、長相漂亮的自然不來,萬一拉上來的都是些歪瓜裂棗,噁心了皇帝大人,這個黑鍋誰來背?
可是皇帝不能不生兒子,不能不找老婆,既要保證數量,也要確保質量,畢竟你要皇帝大人將就將就,似乎也是勉為其難。
事情很難辦,但在張居正大人的手中,就沒有辦不了的事,他腦筋一轉,加了幾個字:原文是挑選入宮,大筆一揮,變成了挑選入宮冊封嬪妃。
事情就這麼解決了,因為說到底,入不入宮,也是個成本問題,萬一進了宮啥也混不上,幾十年沒人管,實在不太值。在入宮前標明待遇,肯定級別,給人家個底線,自然就都來了。
這就是水平。
但連張居正都沒想到,他苦心琢磨的這招,竟然還是沒用上。
因為萬曆自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就在挑選嬪妃的聖旨下達後,一天,萬曆閒來無事,去給李太后請安,完事後,準備洗把臉,就叫人打盤水來。
水端來了,萬曆一邊洗著手,一邊四處打量,打量來,打量去,就打量上了這個端臉盆的宮女。
換在平常,這類人萬曆是一眼都不看的,現在不但看了,而且還越看越順眼,順眼了,就開始搭訕。
就搭訕的方式而言,皇帝和街頭小痞子是沒什麼區別的,無非是你貴姓,哪裡人等等。但差異在於,小痞子搭完話,該幹嘛還幹嘛,皇帝就不同了。
幾句話搭下來,萬曆感覺不錯,於是乎頭一熱,就幸了。
皇帝非凡人,所以幸了之後的反應也不同於凡人,不用說什麼一時衝動之類的話,拍拍屁股就走人了。不過萬曆還算厚道,臨走時,賞賜她一副首飾,這倒也未必是他有多大覺悟,而是宮裡的規定:但凡臨幸,必賜禮物。
因為遵守這個規定,他後悔了很多年。
就萬曆而言,這是一件小事,皇帝嘛,幸了就幸了,感情是談不上的,事實上,此人姓甚名誰,他都未必記得。
這個宮女姓王,他很快就將牢牢記住。因為在不久之後,王宮女意外地發現,自己懷孕了。
這個訊息很快就傳到了萬曆那裡,他非但不高興,反而對此守口如瓶,絕口不提。
因為王宮女地位低,且並非什麼沉魚落雁之類的人物,一時興起而已,萬曆不打算認這帳,能拖多久是多久。
但這位仁兄明顯打錯了算盤,上朝可以拖,政務可以拖,懷孕拖到最後,是要出人命的。
隨著王宮女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知道這件事的人也一天天多起來,最後,太后知道了。
於是,她叫來了萬曆,向他詢問此事。
萬曆的答覆是沉默,他沉默的樣子,很有幾分流氓的風采。
然而李太后對付此類人物,一向頗有心得。當年如高拱、張居正之類的老手都應付過去了,剛入行的新流氓萬曆自然不在話下。既然不說話,就接著問。
裝啞巴是行不通了,萬曆隨口打哈哈,就說沒印象了,打算死不認賬。
萬曆之所以有持無恐,是因為這種事一般都是你知我知,現場沒有證人,即使有證人,也不敢出來(偷窺皇帝,是要命的)。
他這種穿上褲子就不認人的態度徹底激怒了李太后,於是,她找來了證人。
這個證人的名字,叫內起居注。
在古代文書中,起居注是皇帝日常言行的記錄。比如今天干了多少活,去了多少地方,是第一手的史料來源。
但起居注記載的,只是皇帝的外在工作情況,是大家都能看見的,而大家看不見的那部分,就是內起居注。
內起居注記載的,是皇帝在後宮中的生活情況。比如去到哪裡,和誰見面,幹了些什麼。當然,鑑於場所及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