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部分(3 / 4)

王錫爵的後面,有萬曆撐腰。顧憲成的後面,什麼都看不見。

第一把手加第二把手,對付一個小小的司官,然而事實告訴我們,顧憲成贏了。

因為在顧憲成的背後,是一片深不可測的黑夜。

我認為,在那片黑暗中,隱藏著一股強大的力量。

很快,事實就將再次驗證這一點。

當萬曆下令大臣推舉入閣人選的時候,顧憲成先生又一次冒了出來,上疏推舉人選。雖說這事的確歸他管,但奇怪的是,如此重大的政治決策,吏部的幾位侍郎竟然毫無反應,尚書陳有年也對他言聽計從。史料上翻來覆去,只有他的光輝事蹟,似乎吏部就他幹活。

而當萬曆同志看到顧憲成推舉的那個名字時,差點沒把桌子掀了。

因為在顧憲成的名單上,第一個就是王家屏。

作為吏部官員,顧憲成明知這傢伙曾把皇帝折騰得七葷八素,竟然還要推薦此人,明擺著就是跟皇帝過不去。

所以皇帝也忍無可忍了,終於打發顧憲成回了家。

明代的官員,雖然罷官容易,升官倒也不難,只要過個幾年,時局一變,立馬就能回到朝廷重新來過。而以顧憲成之前的工作業績和運動能量,東山再起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可誰也沒想到,顧先生這一走,就再也沒回來。

雖然把這人開了,萬曆很有點快感,但由此釀成的後果,卻是他死都想不到的。

自明開國以來,無論多大能耐,無論有何背景,包括那位天下第一神算劉伯溫,如果下野之後沒能重新上臺,慢慢地就邊緣化了,然後走向同一結局——完蛋,從無例外。

例外,從顧憲成開始。

和趙南星一樣,自從下野後,顧憲成名氣暴漲。大家紛紛推舉他再次出山,雖然沒啥效果,也算捧了個人場。不久之後,他的弟弟顧允成和同鄉高攀龍也辭官回了家,三個人一合計,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就講學吧。

這一講就是三年,講著講著,人越來越多,於是有一天,顧憲成對高攀龍說了這樣一句話:

“我們應該找個固定的講習場所。”

地方是有的,在無錫縣城的東頭,有一個宋代學者楊時講過學的場地,但年久失修,又太破,實在沒法用,所以這事也就擱置了下來。

七年後,出錢的主終於找到了。常州知府歐陽東鳳和顧憲成關係不錯,聽說此事,大筆一揮就給辦了,撥出專款修繕此地。此後,這裡就成為了顧憲成等人的活動地點。

它的名字叫做東林書院,實事求是地講,確實也就是個書院。但在此後的幾十年中,它卻煥發了不可思議的魔力,成為了一種威力強大的信念,那些相信或接受的信眾,歷史上統稱為東林黨。

無數人的命運,大明天下的時局,都將由這個看似與朝廷毫無關係的地方,最終確定。

王錫爵回家去養老,顧憲成回家去講學,王家屏自然也消停了,於是首輔的位置還是落到了趙志皋同志的身上。

這就真叫害死人了,因為趙志皋壓根就不願意幹!

趙先生真是老資格了,隆慶二年中進士,先當翰林,再當京官,還去過地方。風風雨雨幾十年,苦也吃了,罪也受了,七十多歲才混到首輔,也沒啥意思。

更為重要的是,他個性軟弱,既不如申時行滑頭,也不如王錫爵強硬。而明代的言官們大都不是什麼善茬,一貫欺軟怕硬。一旦坐到這個位置上,別說解決冊立太子之類的敏感問題,光是來找茬的,都夠他喝一壺。

對此,趙先生十分清楚,所以他主動上疏,不願意幹,情願回家養老。

可是萬曆是不會同意的。好不容易找來個堵槍眼的,你要走了,我怎麼辦?

無奈,趙志皋先生雖然廉頗老矣,不太能飯,但還是得死撐下去。

於是,自萬曆二十二年起,他開始了四年痛苦而漫長的首輔生涯。具體表現為,不想幹,沒法幹,卻又不能走。

說起來,他還是很敬業的。因為這幾年正好是多事之秋,外面打日本,裡面鬧冊立,搞得不可開交,趙大人外籌軍備,內搞協調,日夜加班忙碌,幹得還不錯。

可下面這幫大臣一點面子都不給,看他好欺負,就使勁欺負。宮裡失火了有人罵他,天災有人罵他,兒子惹事了有人罵他,甚至沒事,也有人罵他,說他就該走人(言志皋宜放)。

實在欺人太甚,老實人終於也發火了。

王錫爵在的時候,平素說一不二,動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