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挪死,人挪活,待在這鬼地方,天天吃沙子,他早就想換塊地方,可誰也不肯跟他換,他也想到北京去,但朱厚照先生雖然愛玩,卻還不傻,虧本的買賣是不做的。
急於改變命運的朱寘鐇不能選擇讀書,只能選擇造反,可他的實力太差,造反就是自尋死路。關鍵時刻一個人幫了他的忙,給他送來了生力軍,這個人就是劉瑾。
劉瑾又犯了老毛病,由於文化水平低,他總是把問題想得太簡單,整理軍屯雖然看上去簡單,實際上卻根本實行不了。要知道,那些佔據土地的可不是一般土財主,他們都是手上有兵有槍的軍事地主。
這種人我們現在稱之為軍閥,接到指令的地方官只有幾個打板子的衙役,又沒有武松那樣的厲害都頭,除非是喝多了神志不清,否則誰也不敢去摸這個老虎屁股。
地是收不回來了,但是按照規定整頓土地後,應該多收上來的糧食卻是一顆也不能少。百般無奈之下,官員們只好揀軟柿子捏。
軍閥欺負我們,我們就欺負小兵。就這樣,那莫名其妙多出來的公糧壓在了苦大兵的身上。
而大理寺的周東就是欺負士兵的官員中,最為狠毒的一個,他不但責罵士兵,還打士兵們的老婆。
這就太過分了,寧夏都指揮使何錦義憤填膺,準備反抗,正好朱寘鐇也有此意,兩人一拍即合,發動了叛亂。
由於這件事情是劉瑾挑起來的,加上劉瑾本身名聲也不好,他們便順水推舟,充分使用資源,定下了自己的造反理由——殺死劉瑾,為民除害(這個口號倒沒錯)。
事情出來後,劉瑾急得不行,畢竟事情是他鬧出來的,責任很大,人家還指明要他的腦袋,他立刻派人封鎖訊息,並找來李東陽、楊廷和商量。
李東陽和楊廷和先對事情的發生表示了同情和震驚,然後明確告訴劉瑾,要想平定寧夏叛亂,只要一個人出馬就可以了。
不用說,這個人只能是楊一清。
“那就是他了,快派人去叫他即刻上任!”關鍵時刻,啥恩怨也顧不上了。
楊一清就此結束了閉關修煉,重新出山。
按照明代規定,但凡軍隊出征必須有一個監軍,而這次擔任監軍的人叫做張永。
張永成為了楊一清的監軍,對此,我一直有個疑問——這個天才的主意到底是誰提出來的?為此我還專門在史料中找過,可惜一直未能如願。
劉瑾將在這對黃金搭檔的幫助下一步步走向黃泉之路。
張永,保定人,原先是“八虎”之一,此人脾氣暴躁,而且專橫跋扈,有時候比劉瑾還要囂張。
但張永還是比較有良心的,他覺得劉瑾乾的事情太過分了,經常會提出反對意見。
對於這種非我族類,劉瑾自然是不會放過的,他決定安排張永去南京養老。可惜這事幹得不利落,被張永知道了。
下面發生的事情就很能體現他的性格了,張永先生二話不說,做了會兒熱身運動就進了宮,直接找到朱厚照,表達了他的觀點:劉瑾這個人不地道,想要坑我,大哥你看著辦吧。
朱厚照一聽這話,便拿出了黑社會老大的氣勢,叫劉瑾馬上進宮和張永談判,劉瑾得到訊息,連忙趕到,也不管旁邊的張永,開始為自己辯解。
劉瑾說得唾沫橫飛,朱厚照聽得聚精會神,但他們都沒發現,張永兄正在捲袖子。
當劉瑾剛說到情緒激動的時候,突然一記拳頭落在了他的臉上,耳邊還傳來幾句真人配音——“打不死你!”
要知道,張永兄沒有讀過多少書,自然也不喜歡讀書人的解決方法,他索性拿出了當混混時的處世哲學——打。
他脾氣不好,也不管朱厚照在不在場,掄起拳頭來就打,打起來就不停,可要說劉瑾也不愧是在道上混過的,反應十分快,捱了一下後,連忙護住了要害部位,開始反擊。
朱厚照雖然喜歡玩,可看見這兩位兄臺竟然在自己的地盤開打,也實在是不給面子,立馬大喝一聲:住手!
老大的話還是要聽的,兩位怒髮衝冠的小弟停了手,卻握緊了拳頭,怒視著對方。
朱厚照看到兩個手下矛盾太深,便叫來了“八虎”中的谷大用,擺了一桌酒席,讓兩個人同時參加,算是往事一筆勾銷(這一幕在黑社會電影中經常出現)。
兩人迫於無奈,吃了一頓不得已的飯,說了一些不得已的話,什麼你好我好大家好,叫幾聲哥哥,流幾滴眼淚,然後緊握拳頭告別,明槍暗箭,濤聲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