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1 / 4)

第一號人物自然是鼎鼎大名的司禮監掌印太監。

這些東廠的特務在刺探情報,魚肉百姓之餘,也有著自己敬仰的偶像和信條,在東廠的府衙大廳旁邊,設定了一座小廳,專門用於供奉這位偶像。

相信大家也絕對不會想到,這位擁有大量東廠崇拜者的偶像竟然是——岳飛。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東廠人員還在東廠大堂前建造了一座牌坊,寫上了自己的座右銘——百世流芳。

百世流芳相信他們是做不到了,遺臭萬年倒是很有可能,而可憐的岳飛如果知道還有這樣一群人把他當成偶像,只怕也是高興不起來的。

這裡也要特地說明,請大家不要相信新龍門客棧中的所謂絕頂太監高手之類的鬼話,現實中的東廠太監手邊也沒有什麼葵花寶典,抓人逞兇等大部分的具體事情都是由東廠太監手下的那些正常人乾的。

自從這個機構成立後,不光是朝廷百官倒黴,連錦衣衛也跟著鬱悶,因為他們原本就是特務,東廠的人卻成了監視特務的特務,錦衣衛的地位大受影響。

在東廠成立之前,錦衣衛也算是個有前途的職業,許多“有志青年”出於各種目的,紛紛投身於明朝的特務事業,但東廠機構出現後,其勢頭就蓋過了錦衣衛,搶了錦衣衛的風頭。

原因也很簡單,東廠是直接向皇帝負責的,而且其首領東廠掌印太監是皇帝身邊的人,與皇帝的關係不一般,也不是錦衣衛的首領錦衣衛指揮使能夠相比的。

所以在之後的明代歷史發展中,原本是平級的錦衣衛和東廠逐漸變成了上下級關係,有些錦衣衛指揮使見了東廠掌印太監甚至要下跪叩頭。

不過事情總有例外,在明代的特務歷史中,有一位錦衣衛指揮使依靠自己的才能和努力第一次壓倒了東廠,這位指揮使十分厲害,在他任指揮使的時期內,錦衣衛的威名和權力要遠遠大於東廠,可見事在人為。

這位堪稱明代最強錦衣衛的人是一位重量級的人物,在他的那個時代有著強大勢力和深遠的政治影響,我們將在以後的文章中詳細介紹他的一生。

最後一個介紹的是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聽到的一個稱謂——巡撫。

大家對這個名字應該並不陌生,這個名稱最初出現在永樂年間,也算是朱棣的發明創造吧,實際上,那個時候的巡撫和之後的巡撫並不是一回事。

我們之前曾經介紹過,朱元璋時期廢除了中書省,設定布政使司,最高長官為布政使,主管全省事務,地位相當於我們今天的省長。本來布政使管事也算正常,但朱元璋有一個嗜好——分權,他絕不放心把一省的所有大權都交給一個人,於是他還另外設定了兩個部門,分管司法和軍事。

這兩個部門分別是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最高長官為按察使和都指揮使。

老朱搞這麼一手,無非是為了便於控制各省事務,防止地方坐大,本意不壞,但後來的事情發展又出乎了他的意料,這是因為他的這一舉動正應了中國的一句俗話:

三個和尚沒水喝。

雖然這三位長官的職權並不相同,布政使管民政、財政、按察使管司法、都指揮使管軍事,但大家都在省城辦公,抬頭不見低頭見,關係處得不好,也是很麻煩的,平日裡三家誰也不服誰,太平時期還好辦,萬一要有個洪災旱災之類天災,如果沒有統一調配,是很麻煩的,特別當時還經常出現農民起義這種群眾性活動,沒有一個總指揮來管事,沒準農民軍打進官衙時,這三位大人還在爭論誰當老大。

為了處理這三個和尚的問題,中央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由中央派人下去管理全省事務,這個類似中央特派員的人就叫巡撫。

要說明的是,中央可不是隨便派個人下來當巡撫的,在論資排輩十分嚴重的中國,能被派下來管事的都不是等閒之輩,一般來說,這些巡撫都是各部的侍郎(副部級)。

與很多人所想的不同,在永樂時期,中央官員序列中實際上並沒有巡撫這個官名,所謂的巡撫不過是個臨時的官職,中央的本意是派個人下去管事,事情辦完了你就回來,繼續幹你的副部級。

可是天不隨人願,中央大員下到地方,小事容易辦,要是遇到民族紛爭問題和農民造反這些大事,就不是一年半年能回來的了。要遇到這種事情,巡撫可就麻煩了,東跑西跑,一忙就是大半年,這裡解決了那裡又鬧,逢年過節的,民工都能回家過年,而有些焦頭爛額的巡撫卻幾年回不了家。

本來只是個臨時差事,卻經常是一去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