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書王永光出場。
王永光說:結案了,我親眼看過。
禮部給事中章允儒出場。
章允儒說:結案了,我曾看過口供。
溫體仁很頑強:沒有結案!
崇禎做第一次案件總結:
“都別廢話了,把案卷拿來看!”
休會,休息十分鐘。
再次開場,崇禎問王永光:刑部案卷在哪裡?
王永光說:我不知道,章允儒知道。
章允儒出場,回答:現在沒有,原來看過。
溫體仁罵:王永光和章允儒是同夥,結黨營私!
章允儒回罵:當年魏忠賢在位時,驅除忠良,也說結黨營私!
崇禎大罵:胡說!殿前說話,竟敢如此胡扯!抓起來!
這句話的物件,是章允儒。
章允儒被抓走後,辯論繼續。
溫體仁發言:推舉錢謙益,是結黨營私!
吏部尚書王永光發言:推舉內閣人選,出於公心,沒有結黨。
內閣大臣錢龍錫發言:沒有結黨。
內閣大臣李標發言:沒有結黨。
崇禎總結陳詞:推舉這樣的人(指錢謙益),還說出於公心!
二次休會。
再次開場,錢龍錫發言:錢謙益應離職,聽候處理。
崇禎發言:我讓你們推舉人才,竟然推舉這樣的惡人,今後不如不推。
溫體仁發言:滿朝都是錢謙益的人,我很孤立,恨我的人很多,希望皇上讓我告老還鄉。
崇禎發言:你為國效力,不用走。
辯論結束,反方,溫體仁獲勝,逆轉,就此完成。
史料記載大致如此,看似平淡,實則暗藏玄機。
這是一個圈套,是溫體仁設計的完美圈套。
這個圈套分三個階段,共三招。
第一招,開始辯論時,無論對方說什麼,咬定,沒有結案。
這個舉動毫不明智,許多人被激怒,出來跟他對罵指責他。
然而這正是溫體仁的目的。
很快,奇蹟就發生了,章允儒被抓走,崇禎的天平向溫體仁傾斜。
接下來,溫體仁開始實施第二步——挑釁。
他直接攻擊內閣,攻擊所有大臣,說他們結黨營私。
於是大家都怒了,紛紛出場,駁斥溫體仁。
這也是溫體仁的目的。
至此,崇禎認定,錢謙益與作弊案有關,應予罷免。
第三階段開始,內閣的諸位大人終於意識到,今天輸定了,所以主動提出,讓錢謙益走人,溫體仁同志隨即使出最後一招——辭職。
當然,他是不會辭職的,但走到這一步,擺擺姿態還是需要的。
三招用完,大功告成。
溫體仁沒有魔法,這個世界上也沒有奇蹟,他之所以肯定他必定能勝,是因為他知道一個秘密,崇禎心底的秘密。
這個秘密的名字,叫做結黨。
溫體仁老謀深算,他知道,即使朝廷裡的所有人,都跟他對立,只要皇帝支援,就必勝無疑,而皇帝最不喜歡的事情,就是結黨。
崇禎登基以來,幹掉了閹黨,扶植了東林黨,卻沒能消停,朝廷黨爭不斷,幹什麼什麼都不成,所以最恨結黨。
換句話說,錢謙益有無作弊,並不重要,只要把他打成結黨,就必定完蛋。
事實上,錢謙益確實是東林黨的領袖,所以在辯論時,務必不斷挑事,耍流氓,吸引更多的人來罵自己,都無所謂。
因為最後的決斷者,只有一個。
當崇禎看到這一切時,他必定會認為,錢謙益的勢力太大,結黨營私,絕不可留。
這就是溫體仁的詭計,事實證明,他成功了。
透過這個圈套,他騙過了崇禎,除掉了錢謙益,所有的人都被他矇在鼓裡,至少他自己這樣認為。
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這場辯論的背後,真正的勝利者,是另一個人——崇禎。
其實溫體仁的計謀,崇禎未必不知道,但他之所以如此配合,是因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當時的朝廷,東林黨實力很強,從內閣到言官,都是東林黨,雖說就工作業績而言,比閹黨要強得多,但歸根結底,也是個威脅,如此下去再不管,就管不住了。
現在既然溫體仁跳出來,主動背上黑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