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這位仁兄的是是非非,叛徒也罷,英雄也好,幾百年吵下來,毫無消停跡象。
但一直以來,對袁崇煥這個人,我都感到很納悶。因為就歷史學而言,歷史人物的分類大致分為三級:
第一級:關鍵人物,對歷史發展產生過轉折性影響的,歸於此類。
典型代表:張居正。如果沒這人,就沒有張居正改革,萬曆同志幼小的心靈沒準能茁壯成長,明朝也沒準會早日完蛋,總而言之,都沒準。再比如秦檜,也是關鍵人物,他要不幹掉岳飛,不跟金朝和談,後來怎麼樣,也很難說。總而言之,是能給歷史改道的人。
第二級:重要人物,對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歸於此類。
典型代表:戚繼光。沒有戚繼光,東南沿海的倭寇很難平息。但此級人物與一級人物的區別在於,就算沒有戚繼光,倭寇也會平息,無非是個時間問題。換句話說,這類人沒法改道,只能在道上一路狂奔。
第三級:雞肋人物,但凡史書留名,又不屬於上述兩類人物的,皆歸於此類。
典型代表:太多,就不扯了,這類人基本都有點用,但不用似乎也沒問題,屬路人甲乙丙丁型。
袁崇煥,是第二級。
明末是一個特別亂的年代。朱氏公司已經走到懸崖邊,就快掉下去了,還有人往下踹(比如皇太極之流),也有人往上拉(比如崇禎,楊嗣昌)。出場人物很多,但大都是二、三級人物,折騰來折騰去,還是亡了。
一級人物也有,只有一個。
只有這個人,擁有改變宿命的能力——我說過了,是孫承宗。
關寧防線的構建者,袁崇煥、祖大壽、趙率教、滿桂的提拔者,收拾爛攤子,收復關內四城,趕走皇太極的護衛者。
從頭到尾,由始至終,都是他在忙活。
其實二級人物袁崇煥和一級人物孫承宗之間的差距並不大,他有堅定的決心,頑強的意志,卓越的戰鬥能力,只差一樣東西——戰略眼光。
他不知道為什麼不能隨便殺總兵,為什麼不能把皇太極放進來打,為什麼自己會成為黨爭的犧牲品。
所以他一輩子,也只能做個二級人物。
好了,現在最關鍵的時刻到了:
為什麼一個二級人物,會引起這麼大的爭議呢?不是民族英雄,就是賣國賊。
賣國賊肯定不是。所謂指認袁崇煥是賣國賊的資料,大都出自當時言官們的奏疏,要麼是家在郊區,被皇太極燒了;要麼是跟著溫體仁、周延儒混,至少也是看袁崇煥不順眼。這幫人搞材料,那是很有一套的,什麼黑寫什麼,偶爾幾份流傳在外,留到今天,還被當成寶貝。
其實這種黑材料,如果想看,可以找我。外面找不到的,我這裡基本都有,什麼政治問題、經濟問題、生活作風問題,應有盡有,編本袁崇煥黑材料全集,綽綽有餘。
至於民族英雄,似乎也有點懸,畢竟他老人家太有個性,幹過些不地道的事,就水平而言,也不如孫老師,實在有點勉為其難。
所以一直以來,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從未間斷,因為我隱約感到,在所謂民族英雄與賣國賊之爭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直到有一天,我找到了這個秘密的答案:陰謀。
那一天,我跟幾位史學家聊天,偶爾有人說起,據某些史料及考證,其實弘光皇帝(朱由崧,南明南京政權皇帝)跟崇禎比較類似,也是相當勤政,賣命乾沒結果。
這位弘光同志,在史書上,從來就是皇帝的反面教材,吃喝嫖賭無一不精,所以我很奇怪,問:
“若果真如此,為何這麼多年,他都是反面形象?”
答:
“因為他是清朝滅掉的。”
都解開了。
崇禎很勤政,崇禎並非亡國之君,弘光很昏庸,弘光活該倒黴,幾百年來,我們都這樣認為。
但我們之所以一直這樣認為,只是因為有人這樣告訴我們。
之所以有人這樣告訴我們,是因為他們希望我們這樣認為。
在那一刻,我腦海中的謎團終於解開,所有看似毫不相關的線索,全都連成了一線。
崇禎不該死,因為他是被李自成滅掉的,所以李自成在清朝所修明史裡面的分類,是流寇。
而我依稀記得,清軍入關時,他們的口號並非建立大清,而是為崇禎報仇,所以崇禎應該是正義的。
弘光之所以該死,因為他是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