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部分(1 / 4)

但更猛的,是第二個。

此時的山東半島,基本算孔有德主管,巡撫的工作,他基本都幹,想怎麼來怎麼來,看樣子是打算定居了。

而且此時他的手下,已經有四五萬人,且很有戰鬥經驗,對付一般部隊,綽綽有餘。

所以派來打他的,是特種部隊。

崇禎五年(1632)七月,明軍先鋒抵達萊州近郊,與孔有德軍相遇,大敗之。

孔有德很不服氣,決定親自出馬,在沙河附近佈下陣勢,迎戰明軍。

他迎戰的,是明軍先鋒。明軍先鋒,是關寧鐵騎,統領關寧鐵騎的,是吳三桂。

猛勝朱大典者,吳三桂也。

雖然按年齡推算,此時的吳三桂,還不到二十,但已經很猛,只要開戰就往前衝,連他爹都沒法管,對付孔有德之流,是比較合適的。

戰鬥的程序可以用一個詞形容——殺雞焉用牛刀。

關寧鐵騎的戰鬥力,已經講過了,這麼多年來,能跟皇太極打幾場的,也就這支部隊。

而孔有德的軍隊,雖然也在遼東轉悠,但基本算是游擊隊,逢年過節跟毛文龍出來打黑槍,實在沒法比。

反映在戰鬥力上,效果非常明顯。

孔有德的軍隊一觸即潰,被吳三桂趕著跑了幾十裡,死了近萬人,才算成功逃走。

原本孔有德的戰術,是圍城打援,圍著萊州,援軍來一個打一個。

但這批援軍實在太狠,別說打援,城都別圍了,立馬就撤。

萊州成功解圍,但吳三桂的使命並未結束,他接下來的目標,是登州。

被徹底打怕的孔有德退回登州,在那裡,他糾集了耿仲明、李九成、毛承祿的所有軍力,共計三萬餘人固守城池,他堅信,必定能夠守住。

其實朱大典也這麼想,倒不是孔有德那三萬人太多,而是因為登州城太厚。

登州,是明代重要的軍事基地,往寧遠、錦州送糧食,大都由此地起航,所以防禦極其堅固。

更要命的是,後來孫元化來了,這位兄弟是搞大炮的,所以他修城牆的時候,是按炮彈破壞力來算。

換句話說,平常的城牆,也就能抗鑿子鑿,而登州的城牆,是能扛大炮的,抗擊打能力很強。

更麻煩的是,孫巡撫是搞理科的,比較較真,把城牆修得賊厚且不說,還充分利用了地形,把登州城擴建到海邊,還專門開了個門,即使在城內支援不住,只要開啟此門,就能立刻乘船溜號,萬無一失。

所以朱大典很擔心,憑藉目前手中的兵力,如果要硬攻,沒準一年半載還打不下來。

按朱大典的想法,這是一場持久戰,所以他籌集了三個月的糧食,準備在登州城過年。

到了登州,就後悔了,不用三個月,三天就行。

孔有德到底還是文化低,對於登州城的技術含量,完全無知。聽說明軍到來,跟耿仲明一商量,認為如果龜縮城內,太過認慫,索性出城迎戰,以示頑抗到底之決心。

這個決心,只維持了一天。

率軍出城作戰的,是跟孔有德共同叛亂的李九成,他威風凜凜地列隊出城,擺好陣勢,隨即,就被幹掉了。

明軍出戰的,依然是關寧鐵騎,來去如風,管你什麼陣勢不陣勢,就怕你沒出來,出來就好辦,騎兵反覆衝鋒,見人就打,叛軍四散奔逃,鑑於李九成站在隊伍最前面(最威風),所以最快被幹掉,沒跑掉的全數被殲。

此時城裡的叛軍,還有上萬人,但孔有德明顯對手下缺乏信心,晚上找耿仲明、毛承祿談話,經過短時間磋商,決定跑路。

說跑就跑,三個人帶著部分手下、家屬,沿路搶劫成果,連夜坐船,從海邊跑了。

按孔有德的想法,跑他個冷不防,這裡這幫傻人不知道,還能頂會,為自己爭取跑路時間。

然而意外發生了,他過高估計了自己手下的道德水準,畢竟誰都不傻,孔有德剛跑,訊息就傳了出去,而類似孔有德這類黑社會團伙,只要打掉領頭的,剩下的人用掃把都能幹掉。

於是還沒等城外明軍動手,城裡就先亂了,登州城門洞開,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跳海的跳海,朱大典隨即率軍進城,收復登州。

事情算是結了,但孔有德這幫人在山東亂搞了半年,不抓回來修理修理太不像話,所以將領們紛紛提議,要率軍追擊孔有德。

但朱大典沒有同意。

不同意出兵,是因為不需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