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愈深,酒席仍然沒有散去,歌舞聲聲,節目還在繼續。盛唐的酒宴,開始得早,結束得遲,何況久違的老朋友難得一見,握手言歡,暢敘舊情,即便斜月沉沉,誰都不願言歸。美好的情愫,常常在持久的維繫中更顯真摯。“不知乘月幾人歸”,張若虛的話語裡,始終在發問,問自己,也問別人。罷了,這個夜晚,雖說有些傷感,畢竟留下了什麼。
張若虛作品傳世,而人卻不傳。我曾反覆查詢關於他的生平,所能知道的,不過“揚州人,兗州兵曹”寥寥數字。他的身世和他的名字一樣,若虛若幻。這樣也好,保留心中對這位詩人的一份撲朔迷離的想象。只是忍不住,一次次轉過頭來,回味這首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的佳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歡◇迎訪◇問◇BOOK。◇
第33節:張九齡: 孤鴻海上來(1)
張九齡:孤鴻海上來
清人蘅塘退士孫洙一生曾歷任數方縣令,到了晚年,喜好做詩,擇取《全唐詩》精要,彙編成《唐詩三百首》。這本集子起先作為家塾課本,是為初學詩文的孩子們準備的禮物,後來漸漸地在成人讀者間流行開來,其影響力超過歷代唐詩集萃。其中開篇之作,便是唐朝宰相詩人張九齡的《感遇》。幼年初讀,似覺晦澀難懂。及至後來,歷覽稍多,每每讀之,感慨愈深,彷彿眼前有一隻孤鴻,掠過曠野,翱翔於茫茫天際。
從寒窗苦讀的一介書生到百官之首的宰相,張九齡的人生道路也曾一帆風順。他文才出眾,少年聞名,早在十三歲時,就上書廣州刺史王方慶,王刺史一見而嘆,“此子必能致遠”,即這個孩子將來前途不可限量。這話後來又被當朝宰相張說重新評價,說張九齡的文章“如輕縑素練,實濟時用”,並且肯定地對別人說,“後來詞人之首也”。張九齡遇到張說,並且得到扶持,甚至“敘為昭穆”,可見張說對他的器重。而張九齡也確以他過人的才華,無論是考量人才,還是上書言事,都獲得朝廷內外的一致讚譽。張九齡的仕途成功,得益於一個賢相的悉心指引。當然,他的任用也深受張說升貶的影響。
宰相之職,代表天子治理天下,對於國家的安危興亡,舉足輕重。唐玄宗登基之始,勵精圖治,啟用一批賢能的宰相,國泰民安,皇祚興盛,史稱“開元盛世”。這一時期,集中出現了幾位名載青史的賢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張嘉貞尚吏,張說尚文,李元紱、杜暹尚儉,韓休、張九齡尚直,各其所長。張九齡以務實清廉而聞名。他屢屢上書,認為選官應唯才是舉,不循資歷,因而頗得器重,王維稱讚其“所不賣公器,動為蒼生謀”。
在擔任宰相期間,張九齡以敢於犯顏直諫著稱。有一次,唐玄宗過生日:
百僚上壽,多獻珍異,唯九齡進《金鏡錄》五卷,言前古興廢之道,上賞異之。
——《舊唐書·卷九十九》
也不管皇帝高興不高興,老夫子洋洋灑灑的一大篇文章,遞呈上來,又是勸說又是警戒。張九齡秉公盡職,剛正不阿,彰善癉惡,竭力匡扶社稷,為開元盛世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被譽為宰相中的典範。
位極人臣的張九齡,身兼執宰大臣與詩壇領袖的雙重身份,實乃文壇之幸,唐詩之幸。雖然後來在文壇中張九齡的地位不如他的門生好友顯著,但他振臂一呼,身先士卒,他的詩作中流露出要在窮達進退中保持高潔操守的人格精神,對於唐詩從生機黯然的宮廷詩邁向氣象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