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在一次攻打安遠的戰鬥中,狄青身負重傷,但“聞寇至,即挺起馳赴”,衝鋒陷陣,在宋夏戰爭中,立下了累累戰功,聲名也隨之大振。更是令西夏軍士,聞風喪膽。因此,趙禎封其為“鎮關平西大元帥”,統帥邊防軍隊,鎮守三關。
只是,他們在寒風中等了許久,卻沒有見到大元帥的依仗,更別說見到大元帥本人了。人群中有人開始有人議論。
“不是說今日回到嗎?我一早就在這裡等著了,怎麼這麼久還不見人影啊?”
“是啊是啊,是不是在哪裡耽擱了?”
“是不是訊息有誤啊?”
“…… ……”
對於大元帥沒有出現的原因,眾說紛紜。不過,百姓們見沒什麼看的,便漸漸散開了。
其實,人們口中的大元帥,早已在城門剛開不久,便如了城。只是他並沒有率兵,亦沒有依仗,只是帶著兩名親信隨從,三匹快馬,輕騎入城。此刻,他已經在御書房面聖了。
婚期已近
趙禎今日不忙,閒下來的時候,便翻了黃曆,把狄青大婚的日子給挑了下來。這才正跟狄青的未來老丈人,兵部尚書何烈談論此事,便有太監管事來報。
“啟稟皇上,狄元帥覲見。現於午門外侯旨。”
趙禎大喜,曰:“宣。”
狄青,身長七尺,濃眉大眼,姿態雄偉,胸襟廣闊。雖是已過而立之年,但卻是風華正茂。常年的征戰,雖在他身上留下大大小小許多傷疤,但絲毫不減他的鋒芒。挺拔壯碩的身姿,一身暗紅色的官服,更是襯得他英姿勃發,好不威風。
“末將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趙禎看著單膝跪在殿前的狄青,甚是歡喜,滿面笑意。
“狄卿平身。”
“謝皇上。”狄青依言起身立於一側。
君臣二人寒暄客套一番之後,趙禎便提起賜婚一事。
狄青他一心都在軍務上,對於自己的婚姻之事,一來並不放在心上,二來也是無暇顧及。妻子,對現在的他來說,亦是可有可無。對於趙禎賜婚一事,狄青雖然不是很上心,到也沒有什麼意見,這聖旨一下,他與何烈之女何金蓮的婚事,是板上釘釘,改不了的。皇上問他意願,也只是表面話而已。於是,他以軍務為重為由,稍加推辭之後,也便領旨謝恩,並當著趙禎和八王爺等的面,以岳父之禮,參拜了何烈。
這何烈倒是高興,笑得臉上的皺紋都更加明顯了。女兒能嫁給戰功赫赫的大元帥,他這個做父親的,面子上可是相當光鮮的。
趙禎對此,甚是滿意。當即宣佈婚期定在兩日後,有八王爺和狄娘娘主婚。並叫狄青速做準備,好迎娶何金蓮過門。
狄青應承之後,便離了御書房。
這狄青前腳才走,龐吉已經等不及地上奏。說狄青對於皇上賜婚一事,有推託之意,可見其不忠聖意,有二心。這龐吉倒真是喜歡道人是非,而且是那種雞蛋裡挑骨頭,無中生有的型別。
趙禎聽他如此說法,也有些不耐煩。有些不悅地駁回了他的話。狄青在接到聖旨之後,立即日夜兼程快馬加鞭地從雁門關千里迢迢趕回京城,其衷心可見一斑,又怎是龐吉一句話就能誹謗得了的。
此時,張堯左恰不在御書房之中,龐吉孤身一人,無人幫襯,便成了八王爺,王丞相和何烈的眾矢之的,連趙禎也絲毫不給面子地斥責他,他也只得悻悻地閉嘴,不再多言。
狄青出了皇宮之後,便直奔八王爺府。
狄青出身貧寒,很年輕的時候,便已沒了親人,一直都是孑然一身。但他漸漸有了功績之後,八王爺十分賞識他,又碰巧狄青同八王爺的王妃是同姓,狄娘娘便認了狄青做了義弟。二人雖是沒有血緣關係,但感情甚好。從此,狄青在京城,便有了一個家,有了讓他牽掛的親人。狄青,也尤其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親情。所以,他進宮述職之後,便馬不停蹄地前去探望他的結義姐姐。
狄娘娘看到狄青,激動地眼淚漣漣。姐弟二人噓寒問暖,互訴衷腸,說了好一陣子的話。若不是狄青要處理的事務繁重,那狄娘娘就要留他在王府用膳了。
夜深之時,眾人皆以入睡。開封府的校尉,因肩負著京畿安全之重則,即便是在這寒風凜冽,異常凍人的夜晚,也要夜夜巡視,一日不怠。
此時,白玉堂和張龍趙虎三人,正順著西角樓大街往難走。
“白大人,狄元帥驍勇善戰,一人當關,萬夫莫開。叫那西夏番子不敢進犯我大宋。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