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她一大塊衣料。這就是三毛,在這遼闊的大漠,她願意用寬厚的襟懷,來善待每一個沙哈拉威人。
三毛的撒哈拉故事,也就是從這裡開始。她讓自己深入大漠,走進沙哈拉威人的生活,才有了對當地民俗風情的瞭解,有了感動萬千讀者的一篇篇真實作品。也許一個真正的作家,要有博大的胸懷,明淨的思想,還有對萬物深情的關愛,才能寫出真善美的文字。
三毛是這樣的作家,她不僅親歷打磨生活,還融化於文字裡。她的作品,無需曼妙語言的修飾,一字一句自然天成。讀者可以隨著她的真性文字,自然而從容地走進大漠,在撒哈拉的故事裡,做一個多情又隨意的看客,品味別樣風俗,見證多彩人生。
三毛說,感謝這些鄰居,因為他們,沙漠的日子,從此五光十色。而寂寞,早已漸行漸遠。划著緣分的舟楫,讓原本隔了萬水千山的人,相聚到了一起。任何的珍惜,不是為了地久天長,而是希望離別的那一日,可以心安理得地揮手,道聲珍重再見。
“我們一生複雜,一生追求,總覺得幸福遙不可企及。不知那朵花啊,那粒小小的沙子,便在你的窗臺上。”
人生至簡,大愛無言。是我們,把日子過得那樣驚心,把歲月看得那般無常。流年,在指尖緩緩滑過。只願明月長存,心靜即安。
第五卷 萬水千山總是情
第二十一章 中國飯店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原來,我們都只是遺落在蒼茫世海里的一粒塵沙,渺小脆弱,寂寥無言。如何把倉促而短暫的生命,過得稱心如意,緣於各人的心境與追求。從薄霧晨曉,走到黃昏月夜;從青蔥少年,走到人生遲暮,需要多少勇氣與決心。
總有一些人,值得我們一生欽佩,一生欣賞。不是羨慕他們的富庶人生,亦不是執著於他們的千秋功名,而是喜愛他們的生活態度,夢想追求。豈不知,所有的富庶與名利,背後都隱藏了太多不為人知的辛酸。待有一天,褪去了華麗的修飾,都要回歸簡樸。
倘若三毛沒有去過撒哈拉,不曾經受那麼多風雨磨礪,又怎會有後來的風華。一程山水,幾度春秋,其間的日月流逝,花謝花開,只有自己承擔。三毛曾無數次地說起,她與荷西有許多不能共通的地方。儘管荷西陪伴她走過七年歲月,但她一直有著獨立人格,萬般滋味,一人獨嘗。
自三毛去了撒哈拉,她的母親繆進蘭就時常往郵局跑。給她寄去許多喜愛的食物,點綴佈置家居的小玩意兒。也藉著那些小小禮物,捎去遠在祖國的父母無限想念。而三毛,則用收到的粉絲、紫菜、冬菇、生力麵、豬肉乾等珍貴食品,在小家庭裡開起了“中國飯店”。雖然食客只有一個,還不付錢,但三毛卻將沙漠枯澀的日子過得五味俱全。
“我的女兒,在逝去的歲月中,雖有太多的坎坷,但我們已用盡愛的金線,一針一針經緯地織補起來,希望父母的巧手神工能織得像當初上帝賜給你的一樣,天衣無縫,重度你快樂健康的人生。孩子,請接受父母的祝福和祈禱,願主賜恩。”
這是母親給三毛寫的書信,情真意切,讓人感動。當他們從小倔犟獨立的女兒,決定去撒哈拉沙漠的時候,父母除了祝福,不知道還能給她多少溫暖。他們知道,一望無垠的塵沙,夕陽下的蜃樓,以及那些荒涼的美麗,可以填滿她內心的寂寞。
紅塵如夢,走過撒哈拉沙漠,嘗歷了諸多的艱辛,三毛覺得,曾經的愛與恨,悲與喜,都已經不那麼重要。我們一直嚮往的名和利,對於沙哈拉威人來說,就如同沙漠中的一粒沙,一朵花那般自然。他們從不抱怨貧窮,不關心世局,也不刻意追求什麼。撒哈拉是一個安寧平和的淨土,任何人闖入亦不能將其改變。與他們相比,我們竟是那樣地淺薄。
所謂“中國飯店”,無非是三毛對故鄉飲食生活的一種情結。對家事十分反感的女子,卻對煮菜很有興趣。她認為,幾隻洋蔥,幾片肉,炒出一個菜來,是一種值得欣賞的藝術。而那些來自中國琳琅滿目的食物,於貧瘠的撒哈拉沙漠,算是上蒼賜予的莫大恩惠。
三毛做的第一道菜,粉絲煮雞湯。三毛取了一個詩意的名字——雨,春雨。三毛告訴荷西:“這個啊,是春天下的第一場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凍住了,山胞札好了背到山下來一束一束賣了換米酒喝,不容易買到哦!”荷西自是知道三毛哄騙於他,但他卻愛極了那鮮美的味道。後來荷西經常吃“春雨”,卻始終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東西做的。
第二次吃粉絲,則是螞蟻上樹。三毛對荷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