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大將軍梁冀威權傾朝,遣弟侍中不疑以車馬、珍玩致遺於厚,欲與相見。厚不荅,固稱病求退。帝許之,賜車馬錢帛歸家。修黃老,教授門生,上名錄者三千餘人。
太尉李固數薦言之。*(太)**'本'*初元年,梁太后詔備古禮以聘厚,'一'遂辭疾不就。建和三年,太后復詔徵之,經四年不至。年八十二,卒於家。策書弔祭。鄉人諡曰文父。門人為立廟,郡文學掾史春秋饗射常祠之。
注'一'古禮謂以束帛加璧,安車蒲輪等。
校勘記
一0四一頁四行*'與'*劉歆等共典校書刊誤謂案文“劉歆”上少一“與”字。
今據補。
一0四一頁九行劉歆兄子龔集解引惠棟說,謂東觀記雲劉歆子恭,“恭”與“龔”古文通。按:聚珍本東觀記作“劉歆兄子恭”。
一0四二頁一行摩研編削之才按:東觀記“削”作“簡”。
一0四二頁二行末由自遠按:“末”原鬥“未”,徑據殿本﹑集解本改正。
一0四二頁六行不移守惡之名乎按:集解引惠棟說,謂“守惡”當作“首惡”。
校補謂“守惡”誠誤,但首惡之名見史記,惟為人君父者當之,龔但為仲況謀主,亦不應即斥為首惡,或為“同惡”之鬥。
一0四四頁七行傳相壞誤按:刊誤謂“壞”當作“詿”,聲相近而誤。
一0四四頁八行西方太白*'星'*據汲本﹑殿本補。
一0四五頁二行求助天也按:集解引王鳴盛說,謂“助天”當作“天助”。
一0四七頁七行楊厚按:集解引惠棟說,謂華陽國志作“序”。
一0四八頁一行拜祁令按:張森楷校勘記謂舊本“祁”作“郫”。祁縣屬太原郡,而此下雲“樂益部風俗,因留家新都”,則當作“郫”為是。又按:張氏所謂“舊本”,據張氏自雲“似是坊刻,稱通行本,一稱舊本”,未確言何本。
一0四八頁七行安帝永初*(二)**'三'*年太白入*(北)*鬥集解引錢大昕說,謂五星行道皆在黃道左右,無緣得入北斗,史言入鬥者,皆南斗也。續志太白入鬥中凡再見,俱無“北”字,知為後人妄增。且太白入鬥在永初三年,此雲“二年”,亦誤。今按:續志書永初三年正月己亥,太白入鬥中。查永初三年正月壬辰朔,有己亥,二年正月戊辰朔,無己亥。錢說是,今據改。
一0四八頁一四行大將軍鄧騭應輔臣*(以)**'星'*不據集解本改。按:校補謂“星”原鬥“以”,據袁書改。
一0四九頁八行而閹宦專政按:“宦”原作“官”,徑據汲本﹑殿本改。
一0四九頁一0行官有孽臣按:“孽”原鬥“皬”,徑據汲本﹑殿本改正。
一0五0頁二行*(太)**'本'*初元年集解引惠棟說,謂依華陽國志,當作“本初”。今據改。 後一頁
後漢書卷三十下 郎顗襄楷列傳 第二十下
郎顗字雅光,北海安丘人也。父宗,字仲綏,學京氏易,善風角﹑星筭﹑六日七分,'一'能望氣占候吉凶,常賣卜自奉。'二'安帝徵之,對策為諸儒表,後拜吳令。'三'時卒有暴風,宗佔知京師當有大火,記識時日,遣人參候,果如其言。諸公聞而表上,以博士徵之。宗恥以占驗見知,聞徵書到,夜縣印綬於縣廷而遁去,遂終身不仕。
注'一'京氏,京房也,作易傳。風角謂候四方四隅之風,以佔吉凶也。星筭謂善天文筭數也。易稽覽圖曰:“甲子卦氣起中孚,六日八十分日之七。”鄭玄注云:“六以候也。八十分為一日之七者,一封六日七分也。”
注'二'奉音扶用反。
注'三'吳,縣名,屬會稽郡,今蘇州縣也。
顗少傳父業,兼明經典,隱居海畔,延致學徒常數百人。晝研精義,夜佔象度,勤心銳思,朝夕無倦。州郡辟召,舉有道﹑方正,不就。
順帝時,災異屢見,陽嘉二年正月,公車徵,顗乃詣闕拜章曰:
臣聞天垂妖象,地見災符,所以譴告人主,責躬修德,使正機平衡,流化興政也。易內傳曰:“凡災異所生,各以其政。變之則除,消之亦除。”'一'伏惟陛下躬日□之聽,溫三省之勤,'二'思過念咎,務消只悔。'三'
注'一'易稽覽圖曰:“凡異所生,災所起,各以其政,變之則除,其不可變,則施之亦除。”鄭玄注云:“改其政者,謂失火令則行水令,失土令則行木令,失金令則行火令,則災除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