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1 / 4)

司從小津安二郎學導演。主要作品有:《哥哥》(獲日本文部省大臣獎)、《豬與軍艦》(獲《電影旬報》十佳影片第七名、第12屆藍綬帶獎十佳影片第一名、日本電影記者協會獎最佳作品獎、NHK十部佳片第三名、1966年電影劇作獎,此片為他獲得世界性聲譽)、《人的蒸發》、《日本昆蟲記》、《諸神的慾望》、《日本戰後史》等等。

今村昌平的風格可以用“挖洞”形容。為了追尋人的存在意義,對人的慾望層深挖、掘根。他所謂的根就是性,就是和父輩的聯絡,和日本民族習俗有關的傳統,以及這些傳統的影響。數十年創作生涯中他把自己的內心世界,也把日本人的內心世界做了一個詳細的剖析。人們所以認為今村昌平能夠永葆青春,根本原因在於他的電影創作始終貫穿著立足本民族文化,與人類內心、與世界的積極對話意識。

在《山節考》中,今村昌平透過自然寫實的鏡頭語言,表現了一個恪守陳規陋習的原始山村世界。影片是一部寓意幽遠的生與死的平實輓歌,生命與人道的不朽命題被賦予了深沉的莊嚴感。《山節考》的最主要特點就是電影家用歷史與哲學的眼光對日本民眾的生存狀態進行的深刻而全面的挖掘。在充分體現原生態的同時,又注重分析對整個民族文化基因的深遠影響。整部影片猶如一部浸潤了現代理性精神的民族史詩。

今村昌平說:“我在《山節考》中想表現年邁的人是如何退出歷史舞臺的,這樣能更加突出生命的含義與重量感,更能體現活著的生命的重要性和對人類發展的價值。”

今村昌平對阿玲婆死的奉獻的展示是對日本文化傳統的一種現代解讀。“生”的另一端是“死”,這是日本文學的一個傳統命題。在日本傳統文明中“死”並非消極、被動的,也未必是瀕於絕路的無奈選擇。日本藝術家筆下的死亡很像春光爛漫時靜靜凋零的櫻花,哀豔、悽惻而又充滿誘惑與神秘的美。日本人視死為一種無限廣博的歸宿,一種可以微笑、從容而去的解脫。阿玲婆以犧牲譜寫一首生命之詩,今村昌平以鏡語揮灑著一個電影家對大地與生命的滿懷敬畏。

其實如果我們勇敢一點,人性一點,就應該承認:至少在整個東方民族,即使犧牲的表面形態不盡相同,然而,哪一個母親不是以自己的犧牲換來後代的生存?哪一個母親的生命不是為了後代的生存而在本質上近似於阿玲婆式的生命?阿玲婆是一種象徵,《山節考》也是一種象徵。是日本的,也是人類的一種生命形式的象徵。因此,這種對話必然會引起整個人類的震驚。因此,它在20年後也仍然會是人類最震撼的電影之一,因為它讓我們直麵人類那最原始的生命形式。

英、法、德三國聯合攝製,由著名“晴色”導演居斯特·加克金(Just Jaeckin)執導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則讓我們見識了人體與情慾的詩意化和情慾與詩意的視覺化。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根據英國20世紀小說家戴…赫·勞倫斯創作於1928年的小說改編。原著在英國被禁30年,出版該書的企鵝出版社被控出版淫穢作品,直至1960年才被宣告無罪,小說亦同時解禁。

勞倫斯認為自己的小說《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最好是拿給所有17歲的少女們看看”。居斯特·加克金的電影《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則以唯美的視覺語言揭示了女性獨立性意識的自我萌發和自我救贖。

居斯特·加克金是用視覺語言說故事、說情慾的高手。

他把影片主人公康妮與梅勒斯的情感故事拍得恍如伊甸園的美麗傳說。

將人體與情慾詩意化,將詩意視覺化,似乎只有電影才做得到。在這個意義上小說和電影沒有可比性,那是兩個不同的藝術“系統”的對話而不是“比較”。

美、英兩國1997年合拍,伊恩·索夫特利(Lain Sofferett)導演的《鴿之翼》獲1998年奧斯卡最佳女演員、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服裝設計等多項提名,讓我們見識了人性美的極致。

《鴿之翼》屬於那種看一次電影,猶如參加了一次望彌撒,經歷了一種超越的情感體驗的精緻之作。

《鴿之翼》改編於美國名作家亨利·詹姆斯的早期同名小說。伊恩·索夫特利有意迴避了原著拐彎抹角的敘事風格,抓住了原著敏銳探討人類表象和複雜心理的這個重要人文精神,同時充分發揮視覺藝術的種種可能性揭示人類心理,既構造了美的視覺空間,又構造了豐滿的心理空間,使《鴿之翼》由一部小說成為一部真正的電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